Cosmos/Polkadot V.S. Layer 2 Stacks Series 3:Layer2如何发展超链网络?
引言
在前文对 CP 和 Layer 2 Stacks 的 技术方案 、代币价值和生态进行梳理后,我们根据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当前生态代币赋能情况, 为开发者和项目方提供了相应的选型思路 。各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那么,从主观上看,当前社区对 Layer 2 这支新秀势力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各大 L2 应当如何发展自己的超链网络?在本文中,笔者将集中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 行业观点
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当前市场的声音,我们收集了行业内对于 Layer 2 Stacks 方案的不同观点,并将其汇总成 Bull, Bear, Observers 三大类。
1.Bulls:
-
公链:如 opBNB, ZORA, Base , Mantle 等等都宣布要部署到 OP Stack 中。其中 BNB,早于今年 2 月份就已经宣布对 OP Stack 的支持并创建了自己的 opBNB。在测试网发布 1.5 个月之后,已经有超过 7 M 笔交易, 435972 地址数,以及 40 多个 Dapp 部署,其中不乏较为知名的 iZUMi Finance , Math Wallet , BaBYGODE 等项目支持,可以看社区以及开发者对于 opBNB 的接受度较高。
-
项目方:以 Worldcoin 为例,与今年 5 月就表明了要把 Worldcoin 和 World App 部署到 OP 主网的意向,并在 7 月份开始落实到 OP 超链上。本身 Worldcoin 就想要创建一个全球身份和 DID 系统,结合 OP 超链使得任何用户可以自由管理自己的身份 ID,并且也可以辅助 OP Collective 进行链上治理。且 Debank 于 8 月 11 日宣布要部署在 OP Stack 上推出专属的资产社交 L2 链,作为一个发展 5 年以上的数据资产服务的老品牌,先不论是否成功,但是已经可以窥见项目方对于部署 L2 的积极性,以及将 OP Stack 作为首选方案给 OP 带来的正面影响。
-
社区:社区对于以太坊的认可度/共识度较高,并本身以太坊就是金融超链,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因而在以太坊上发 L2,会比独立开辟的 Cosmos & Polkadot 生态要更有社区认知;且认为 Layer 2 因为其完整的共识层,发展速度要远超 CP,会更快完成超级链生态的构建。
2.Bears:
-
开发者:一些开发者认为,将所有超链的共识层依赖于单一的以太坊太过冒险。如果以太坊作为单一的基础设施发生故障或者遭受攻击,那么所有的超链网络都会受到影响;而与之相比 CP 在安全性考虑更周到,Cosmos 因为允许每条链自定义验证者,验证安全性,即使发生故障也只是单链 & 相关链,并不会影响整个生态。而 Polkadot 则是提供了更多选择,可以与中继链共享安全也可以和 Cosmos 一样自定义安全层,自行维护本链安全性将风险大幅降低。所以不论怎么样,当下的 Layer 2 Stacks 在安全性方面应该发展更多的方案。
-
项目:Layer 2 Stacks 的超链网络略有过度供给,在不考虑技术差异的前提下,对于普通项目而言感知并不强烈,因为本质上仍然是以太坊。并且有些项目方认为这个行业需要 L1(如 CP), 不是所有链都适合 L2。
-
社区:Layer 2 作为以太坊的扩容方案,短期之内很难脱离以太坊独立存在,那么如何处理 ETH 与原生代币的经济模型是一个难点。相比于已经接入 246 条链的 Cosmos 以及市值 6.5 Billion 的 Polkadot,如果没有完善的社区驱动,要和 CP 竞争就略显乏力。
3.Observers:
-
一些开发者认为,Layer 2 Stacks 都是为了吸引更多开发者创建生态,在 OP, Arb 等头部 L2 宣布超链想法之后,主动采取措施可以视为是迎合市场热度的行为,情有可原。并且由于 L2 本身只处理和打包交易(执行层),所以当超链 L3 打包交易给 L2,L2 再将打包的再打包...形成一个递归压缩,极大的扩大吞吐量未必是坏事。只不过为了不掉队,而没有审视当前的链上生态和经济激励,也略操之过急。
笔者认为以当前形势来看,Stack 方案特别是 OP Stack 是利好方向。BNB, Base, ZORA, Mantle, Worldcoin,Debank 等等背靠顶级交易所、知名 Web2 巨头,这些资本加成使得 OP Stack 走在 Layer 2 前列,很可能成为未来大牌项目一键发链的首选,同时也表明了市场和行业对 L2 Stacks 的逻辑是认可的,并且已经可以落地实践的。
但是从长期来看,由 ETH 与 Layer 2 共同构建的以太坊生态会越来越繁荣,但是在生态内部,却也有一些问题。比如 Layer 2 如何处理与以太坊之间的关系,如何从自己构建的多链体系中捕获价值,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壁垒,又或者是如何与其他 Layer 2 共同创建 L2 超链网络,都将是 Layer 2 接下来面临的局势,之后走的每一步都将十分影响 Layer 2 之后的走向。
二. 如何发展
1. 技术优化
在传统的公链发展历程中,存在不可能三角问题:可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L2的出现缓解了可扩展性问题,各自推出的 Stack 则是以超链网络为主要目标,解决了大部分的底层设施的可扩展性。那么除了这个,Layer 2 Stacks 的发展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1)结构安全性:
超链结构的出现无疑增加了 Layer 2 的复杂性,那么 L2 的 Stacks 框架是否可以支撑种类繁多的应用链的并发?我们集合了已发布 Stack 框架的 Optimism , zksync, Arbitrum 做一个结构层分析。
OP Stack 利用共享跨链桥进行资产传递,所有用 Stack 方案创建的 OP Chain( 1-n) 都与 OP Mainnet 平级。ZK Stack & Arbitrum 底层结构类似,不过支持 L3, L 4 的增发,形成一个可扩展的超链网络; Polygon 2.0(作为侧链暂不列在表中) 以以太坊作为质押层,现在有的 Polygon zkEVM 公链与超链并行运作,共享互操作层。
他们的结构框架类似,并都共同面临着同一类问题,即:所有超链都依赖底层的以太坊作为安全共识,那么如果以太坊遭受攻击,超链们是否安全?超链的相互协调性,Layer 2 基本是通过共享通信桥,那么桥出现问题时,应该怎么解决?针对此类单一的承接方案,Layer 2 应该采取多种备选方案或者直接优化框架来解决。
2)风险评估
以太坊的安全性高是毋庸置疑的,但 Layer 2 是否能够完整的继承 L1 的安全性是一个问题。作为以 Rollup 为主流的 Layer 2 ,其当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执行”操作过渡到本链上,但是用户在 L2 链上发起交易时,虽然成本极大的降低了,安全性是否可以保证呢?是否有对应的逃生舱机制及时保护用户资产呢?
对此,我们从 l 2b eat 网站上梳理了几个重要指标来评估当前 Layer 2 的风险缺陷:
-
State Validation: 状态验证,是指 Layer 2 用了什么机制来验证交易的正确性。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首先使用 OP Rollup 的 Optimism 网络现阶段的验证机制仍未发展完全,相比之下,Arbitrum 已经有欺诈证明机制来验证,Rollup Stage 发展进度也高于 Optimism。可以说在交易安全性/正确性这方面,Arbitum 比较有优势。
此外的 zkSync 和 StarkNe t 都采用了 ZK Proofs,且 Rollup Stage 处于相同阶段。
-
DA: 数据可用性,市面上对此的定义略有不同,我们暂以 l 2b eat 对其的解读进行分析。l 2b eat 认为数据可用性中的“‘数据可用”,是指只要对外公布状态转化的正确性就可以。无需将完整的交易数据广播出去,这样其实侵犯了用户隐私。并且这些数据都必须上链,这样有能力验证“状态转化”的人可以在链上验证。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这些 L2 的数据都是 On-Chain, OP Rollup 的链将交易先关的所有数据都上传到了 L1,相比之下,ZK Rollup 的链只将“状态变量”发送至链上,极大的降低交易费用和区块堵塞状况。
-
Proposer Failure: 提议者失败,是指某个节点/提议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完成任务,不仅会导致网络错误或者中断,还可能会使交易失败,节点数据丢失。这样用户就无法将他们的资产从 L2 上撤回到 L1 上,也称为逃生舱机制。
其实,目前市面上的所有 L2 都没有完整实现逃生舱机制,从表中也可以看到,所有的 L2 都是 Whitelist Proposer,只有他们有权利将 L2 的状态根提交到 L1 上。所以一旦他们被攻击,用户们束手无策,资产只能被冻结。
Arbitrum 略微优秀的点在于,允许任何人,在发现有节点/提议者的不活跃/失败状态后约一周,可以申请成为 Proposer。这样的机制确实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只不过 Whitelist Proposer 这样的机制本质上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违背了去中心化和开放的区块链本质。
虽然用户可以申请成为 Proposer,但这个过程仍然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要成为节点/提议者可能需要用户有基本的设备,并且这样的方案并没有积极的应用在市面上,也没有对应的激励机制给这些 Proposer。
所以综合来看,现阶段的 Layer 2 的资产应急措施都不够完善。
-
Rollup Stage: Stage 2 是所有 L2 继承安全性的终点,只不过目前看来,所有的 L2 中只有 Arbitrum 最为安全,风险机制最为完整。
并且考虑到其即将推出的 BOLD 机制,一种新的无许可验证方案,通过强化其争议协议,以抵御一种称为“延迟攻击”的拒绝服务攻击形式。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脚步达到更去中心化。
3)链间安全性:
以 OP Stack 为例,其目标是提供一套统一的模块化的开发堆栈,超链之间相互无缝衔接通信。模块化的架构使的任何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框架开发自己的区块链,但同时也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开发和消息请求。并且 OP Stack 允许开发者轻易的抽象出区块链的不同组成部分,并插入不同的模块修改它。
通俗点理解就是,如果你想把自己的欺诈证明换成有效性证明,或者想用其他替换数据可用层, OP Stack 都允许实现。那么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当扩散变成了分裂,当 OP Stack 模块不再成为一个体系,而将 OP 作为一个底层发链工具之后,该如何管理不同链之间的安全?
4)跨链协调:
正如 Polkadot 创始人 Gavin Wood 所言,共享链/桥作为通信其实本质上是割裂的,虽然链之间可以相互通信,那其实是单链 + 桥的模式,只不过 Polkadot 是将平行链之间的通信通过中继链进行传达。那么对应到 Layer 2 Stacks 中,OP, ZK, Polygon 都是共享跨链桥。
那么如何实现链与链之间的无缝通信与交互呢? Layer 2 Stacks 目前的通信框架虽然略有弊端但同时是否也是一些跨链协议,甚至是公链的发展机会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可能性:
-
缺乏增长驱动力的公链:比如 Celo , Pantom,其市值与当前的 EVM L2 相比仅为 1/10 ,生态活跃度低。如果能将其生态融入到 Stack 中,依托于底层超级金融链 ETH 以及丰富的平行超链,不论是生态合作还是 Dapp 之间的交互需求,无疑都会给其带来一次新的增长。并且已经有公链正早着手部署:
Celo 已于今年 7 月发起投票,从原本的 EVM L1 转变成 OP Stack 方案的 L2 提案已经通过;
Pontem Network 计划用 OP Stack 开发一条新的 Move VM 的 L2
-
高内聚,低外部耦合的 DApp:比如衍生品交易所,GameFi,Socialfi 等,内部发生的交易种类复杂多样,频次高,同时与外部资产或项目的依赖较少。对于这些对于跨链需求不高,但对于内部交易处理效率较高的应用而言,Stack 也许是他们最佳的发展场所。
-
跨链协议:比如最近热度不减的 Owlto Finance ,它是一款针对于 L2 Rollups 公链进行跨链交互的 Defi 协议,目前支持所有 ETH Layer 2 链的互跨;此外还有 Socket Protocol(其更为知名的是旗下的 Bungee),致力于发展跨链协议 Stack,如果能部署到 OP Stack 中,那么对于超链之间的资产与信息通信而言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生态激励
除了在技术上吸引开发者和用户的支持,Layer 2 还可以通过最直接的激励方式来迅速构建生态。以当前的 Optimism & Polygon 为例,来看看 Layer 2 可能会采用哪些方式来构建生态。
-
OP Grants: 作为 Optimism 持续性的开发者激励计划,通过资助开发者,引导他们在 Optimism 上构建 Dapps 和工具,现在已经试试了多轮,投入超过$ 30 M。
-
RetroPGF(Retroactive Public Goods Funding):
-
2023 年 3 月,RetroPGF Round 2 ,提供 1 千万 $OP 对生态项目进行激励。主要针对于 Tool, Infrastructure, Education 等三类项目进行激励,累积有 195 个项目/开发者收到奖励。
-
2023 年 6 月,RetroPGF Round 3 ,提供 3 千万 $OP 给针对 OP Stack, Collective Governance, Developer Ecosystem, End User Experience & Adoption 等等贡献者进行激励。
-
OP Warriors Season:用户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生态上的项目)可以获取 NFT 奖励
-
Bridging Summer: 2023 年 8 月 3 日,OP 官方资助了 Socket 跨链协议, 40 万 $OP,任何 Bridging Summer 的项目上跨链的,都会返还一定金额的 $OP。比如你从 Polygon 到 OP,进行价值 $ 100 U 的跨链,如果你需要支付 $ 2.5 的费用,那么同时你会收到 $ 2.25 价值的 $OP,并且每月可以去领取。
可以看出 Optimism 一直在持续推出各种活动来丰富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用户使用。不仅如此,OP 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激励机制,在早期的 Grant 中,许多项目方拿到赞助之后就消失无影,并没有兑现其在 OP 生态发展的承诺。OP 吸取了这些经验和教训,在最近几期的 Grant 中逐渐完善规则,确保“物尽其用”。
OP 的治理机制越来越完善,激励项目越来越丰富,可以将这些挪用到未来的 Stack 发展,只不过将原本的 Dapp 换成超链 L2。
除此之外 Polygon 通过商务合作来助推生态发展的方式也令人瞩目:
-
国家:与印度合作,在 Polygon 上发行“种姓”证书,以阻止弱势群体对政府福利的欺诈性索赔;与新加坡合作,利用 Polygon 和 Aave 促进了数字日元和新元的交叉交易。
-
金融:与 MasterCard 支付巨头合作推出 MasterCard Artist Accelerator,以帮助音乐艺术家学习如何通过铸造 NFT、建立线上社区来扩展自己的品牌;WorldPay(支付巨头),作为 FIS 集团的子公司,WorldPay 添加了对 Polygon USDC 的支持。
-
科技:与 Adobe,PS 开发商等软件巨头合作,将 NFT 集成到其社交平台 Behance 中;Google 旗下的大数据分析服务 BigQuery 添加对 Polygon 区块链数据的支持;三星通过 Polygon 发行了可在元宇宙平台 Decentraland 中穿戴的 NFT。
-
社交: Meta 旗下的 Facebook、Instagram 计划开发基于 Polygon 的 NFT 市场,并集成到两个平台上,允许用户创建和销售自己的 NFT;Reddit 在 Polygon 推出 NFT 系列“收藏头像”(Collectible Avatars) 。
-
生活:星巴克通过 Polygon 网络推出忠诚度计划“奥德赛”;成为入选“ 2022 年迪士尼加速器计划”的 6 家公司之一;与可口可乐艺术家合作推出 136 款 NFT,以致敬该品牌的 136 年历史。
-
游戏,音乐,娱乐,时尚美容,体育运动,汽车,名人...
这种商务方式其实也可以沿用到其 Polygon 2.0 方案中。将其超链网络打与企业适配,邀请传统商业机构部署,打通区块链与商业世界的链接。而这些合作也可以为 Polygon 2.0 带来更多高质量的项目,推动其生态发展,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总体而言,Polygon 和传统的 Web2 行业巨头的合作,其影响度和合作广度,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 10 年 web2 用户和世界企业进行采用的首选区块链网络。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很可能是未来 Polygon 2.0 超链网络的潜在项目方。
3. 代币赋能
以 Rollup 为主要技术的 ZK 和 OP,在推出 Stack 方案时,该如何设计经济模型来提高为本代币提供价值赋能?相比于 L2 Stacks,CP 的代币赋能就没有那么多的阻碍。
比如在 Cosmos 中,虽然在初始版本中每条链都有自己的生态和代币,$ATOM 很难以发挥用武之地。但是在 Cosmos 2.0 大会中,团队决定将 $ATOM 作为 Hub 的 Gas 收费标准,允许定制链与 Hub 共享安全性。在波卡中,当前的 $DOT 支持网络治理,国库 Treasury,插槽拍卖。在即将到来的 2.0 版本中,会将原本的拍卖变成 Coretime 的市场。
这也是与 CP 最大的区别,因为 ZK 和 OP 都是以太坊的 L2,本身的价值就是解决 L1 的扩容问题,所有的交易都需要部署在 L1 上的智能合约进行验证,被确认的资产才算是真正的钱,用户才会信任 L2,因此 Gas 都是 ETH。
换句话说,L2 是为 L1 添嫁衣裳,不仅帮助 L1 实现扩容,处理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增强了 L1 代币的信用和价值,并且 L2 永远无法真正脱离 L1。这也是为什么,L2 在超链的愿景下,如何实现代币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目前没有详细的解决方案,上述所说的 EVM L2 也暂无说明本链的原生代币将如何从超链网络中获得驱动力。不过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设计经济模型:
-
L2 网络的治理(参考 Polkadot ):
虽然用 ETH 作为生态的底层代币本位是无法摆脱的,但是针对于网络治理层面,利用 L2 的原生代币的接受度较高。
-
想要参与 Stack 生态,超链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原生代币;
-
代币持有者可以参与网络治理,填投票,参数调整等等治理活动,来为代币增加赋能
-
设立治理中心/国库:作为生态的治理机构,再保留 L2 自主性的同时进行统一的价值管理;
这样,不管是对于开发者还是用户,都可以全面参与生态,增强对生态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对于 L2 而言,也增加了代币的使用场景,更加高效的调动网络参与者。
-
超链费用分配(参考 Cosmos):
Layer 2 在构建跨链网络时,可以借鉴 Cosmos 使用原生代币参与跨链费用分配的做法。虽然在 Layer 2 上运行智能合约仍需要使用 ETH 来支付 Gas 费,但是对于超链之间的跨链互操作产生的费用,可以考虑用 L2 的原生代币进行支付。
比如,在 Cosmos 中,$ATOM 用于支付 IBC 跨链手续费,同时也会给予参与验证的跨链验证者代币奖励。那么举一反三到 L2 Stacks 中,超链之间进行资产跨链转移时,可以设置一定的跨链手续费,必须使用原生代币进行支付;也可以抽取部分比例的跨链收益分配给代币的抵押者;此外,一些跨链功能模块的开发和验证,也可以通过其代币进行激励。
这样既保持了以太坊生态中 ETH 的核心作用,又可以发挥 $OP 代币在跨链网络中的治理和价值传递功能。如果设计得当,可以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机制,促进 Optimism 跨链网络的发展。
-
收租模式(参考 Ethereum):
8 月 25 日,Base 推出了和 OP 的经济合作协议:Base 将提供给 OP 两种模式的收益, 2.5% 的排序器收入或者 15% 的利润(两者取其高);而 OP 将给 Base 2.75% 的 $OP。
这一方案的发布就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根据 $OP 发行量&价格推断 OP 给 Base 的代币总价值约为 1.77 亿美金,同时也根据 Base 链的估值来反推 15% 的利润,约为 11 亿美金,相当于 OP 占据 Base 15% 的股份。不仅如此,就算采用 2.5% 的排序器手续,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 OP 收租。
在以往的以太坊网络,作为一个 ToB 的底层链,将其他的交互动作外包给 L2,且每一笔在 L2上产生的费用一部分分给 L2 作为执行费用,剩余一部分给 L1 作为安全结算,作为以太坊收入来源。那么 OP 与 Base 此举,也算开创了 L2 的另类收租模式。
虽然使用 L2 原生代币作为超链的 Gas 单位可能性不大,ETH 终究是共识代币。但是如果将 L2 视为 Stack 的承包商,负责承包网络构建,引入投资,帮助构建生态,而超链要做的是交付一部分的利润,这样的盈利模式,在如 OP 这样的超级 L2 背靠的资源来看,确实非常吸引人。
-
与项目方相互赋能:
以 OP Stack 为例,目前 opBNB, ZORA, Base, Mantle, Worldcoin, Debank 相继站队 OP Stack,其对 OP 的价格影响较大,不过由于时间线限制,无法直观的看到单日的增长态势,因而,我们暂时选取 Base 宣布部署当日 $OP 的价格变化:
可以看出,在 2 月 23 号当日,$OP 的价格一度上升到$ 3.01 。其大概率是因为在晚上 10.30 左右 Base 在 OP 主网发布了合作 NFT,随即晚上 11 点左右价格开始飙升到最高值,随即回落。
自 Binance 宣布 opBNB 构思以来,且伴随着 Base Protocol , ZORA, Mantle, Debank 等高质量项目加入 OP Stack 后,不可否认的是本身这些项目给 OP 带来的知名度和光环,会吸引更多项目方对 OP Stack 产生兴趣。
便给当项目方决定在 OP Stack 上部署时,购买和持有 $OP 代币是非常合理的选择,不仅是为了参与到生态,更是一种价值投资。
$OP 在未来在超链生态中一定会有用武之地,而持有 $OP 可以赋予项目方未来更多的权利。除此之外,因为项目方与 OP 本质上是利益共同体,当有越来越多的项目部署到 OP Stack 上,随之$OP 代币价值上涨,将直接惠及项目方。而 OP Stack 为发展生态也会积极扶持/宣传项目方,为项目方带来积极曝光和增长。这种双赢局面将鼓励更多项目加入,形成正向循环。而在这个方面,OP 似乎开了一个好头。
三.总结
至此,CP V.S. Layer 2 Stacks 系列文章完结,接下来将对整个系列文章进行总结。
CP 与 Layer 2 的超链网络之争,本质上都是希望可以更好的完善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区块链团队而言,实现所有网络和共识代码,包括安全、密码学等等非常的耗费精力,更不用说想要针对性的优化自己的业务逻辑。
如果此时出现了一套完全的开源的代码框架,为你准备好了网络,共识,通信等等要素,你只需要针对你的业务逻辑进行部署,那么将极大的实现了网络的术业有专攻,且支持的互操作性也为整个生态繁荣打通了罗马大道。
只不过,目前看来,CP 的技术相较于 Layer 2 较为成熟,但是 L2 的生态社区更加繁荣。只不过如果 L2 们要在本基础上再发展超链网络,应该着重思考如果解决本链的技术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以太坊基金会对于 L2 的定义非常模糊,以太坊官网上也说明,当前没有官方认证的 L2。我们可以预知以太坊的态度对于 L2 的影响,如果站在 L1 的角度,肯定是希望只将“执行”外包给 L2,自己坐享“租金”。对 L2 的定义肯定必须符合自己本身的利益。
如果有一天 L2 们的超链网络摒弃了 ETH,用自己的代币令建门户,以太坊会做出什么举动呢?
但不论是 CP 这类 L0-L1 的多链生态也好,亦或是 Layer 2 Stacks 带来的 L2-L3 的多链生态与也好,各自都有特有的优势和适用场景。除了可能会因为自身运营问题,而逐渐消亡,这些不同的多链解决方案更有可能的是都能存活下来,并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最终实现不同的公链和多链生态全部都打通的全链生态体系。至于谁能在这样的全链未来中捕获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就看今后的各个项目如何经营了。
声明:本报告是由 @sldhdhs 3 ,@GryphsisAcademy 的学员,在 @Zou_Block 和 @artoriatech . 的指导下完成的原创作品。作者自行对所有内容负责,该内容并不必然反映 Gryphsis Academy 的观点,也不必然反映委托撰写报告的组织的观点。编辑内容和决策不受读者的影响。请知悉,作者可能拥有本报告中提到的加密货币。本文件仅供信息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强烈建议您进行自己的研究,并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咨询中立的财务、税务或法律顾问。请记住,任何资产的过去表现并不保证未来的回报。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