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Pump.fun入账单:发一个币官方收入68美元,用户7成利润或交手续费
作者:Frank,PANews
Pump.fun最近引起了舆论危机,美国律所Burwick Law代表在该平台上亏损的投资者向Pump.fun及欺诈的项目方提起诉讼。Burwick Law表示这一公告时与投资者合作数月后发布的,同时也呼吁更多受害者填写登记信息。加上一周前社交媒体上关于Pump.fun盈利超过1万美元的地址仅为5.5万个也引发了诸多讨论,Pump.fun创始人Alon不得不站出来回应数据不准。似乎,在玩家贡献了大量手续费和交互量的背后,谁才是Pump.fun最大的赢家成为当前大家更关心的话题。
自由的赌场还是阴谋家的温床?
关于Burwick Law对Pump.fun采取法律行动的消息,不少加密KOL也加入了讨论,知名的链上侦探ZachXBT表示:“堕落的赌徒自愿选择在微型市值的MEME代币当中赌博,不是实际的受害者或投资者”。
对此,Burwick Law贴出其合伙人Max Burwick的观点:“在赌场一样,受监管的赌博是由规则和不可更改的统计数据定义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去一个赌场,发牌员可以将一场纸牌游戏“rug pull”,你会提出和这里一样的论点吗?”
实际上,ZachXBT和Max Burwick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对于起诉Pump.fun这件事大众的两种态度。一部分人认为,在Pump.fun上交易是用户自愿的,起诉纯粹是玩不起的表现,而且从机制上来看Pump.fun还减少了很多MEME当中的欺诈风险。另一部分则认为,Pump.fun收取了大量的手续费,却放任一些地址操纵市场,对内容没有审查,因而应该被起诉。
当然,Pump.fun是否违反相关法规,以及这场诉讼将是投资者的胜利还是演变为一场闹剧目前我们都无从得知。
Pump.fun上的赢家到底有多少?
但除此之外,Pump.fun上的用户有多少盈利?谁才是Pump.fun最大的获利者?这些信息可能对普通用户更有意义。PANews对Pump.fun长期以来的数据做了一些总结分析。
实际上,早在1月11日,社交媒体上关于Pump.fun上盈利超过1万美元的地址数仅为5.5万个(占比0.408%)的讨论就引起一阵喧嚣,Pump.fun创始人Alon对此还特意作出回应,认为这个统计数据不准确。原因在于1、没有计入已与 Raydium 绑定的代币购买,大部分收益是在代币绑定后产生。2、没有考虑未实现利润。3、超 1300 万交易者有许多是机器人和 AI 代理。约 30%钱包只进行过一次交易,这些钱包不可能为真实人类。
这里Alon指的是由@adam_tehc在Dune上创建的“Pump.Fun Alpha Wallets”的数据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关于@adam_tehc的数据,Alon并未表示这些数据失真,而是认为这些数据不够完整,不足以说明Pump.fun用户的盈利情况。
PANews在后续的分析当中,也会部分采用@adam_tehc创建的几个Dune仪表盘上的数据,不过只选择采用其中的基础统计数据,如总地址数、交易量、累计收益等。另外,由于没有直接的用户盈亏分析数据,在下述的分析当中采用的是用已有确定的数据进行分析、估算、推断的方式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方法不一定非常精准,但希望能够从某些角度说明一些问题。
由于用到的数据类别较多,先将一些基础数据列出在此(数据截至1月16日):
Pump.fun累计收入:416810737美元(4.168亿美元)
Pump.fun累计发行代币:6,096,526(609.6万)
Pump.fun累计用户地址数:14,130,923(1413万)
过去30天Pump.fun的收入:105182383(1.05亿美元,这个数据偏高,主要是因为1月份Pump.fun做了几次其他DEX上的收入归集)。
统计累计交易总量:36030577862(360亿美元,注:该数据是2024年4月22日到2025年1月6日,按照4月22日的累计收入约为965万美元,根据1%的手续费反向推算在此之前的的总交易量约为9.65亿,因此估算累计交易总量约为370亿美元)
毕业代币占比平均值为1.42%。
以上数据来自@adam_tehc在Dune上的Pump.Fun数据。
过去30天Pump.fun的交易笔数:113540000(1.13亿笔)
过去30天的Pump.fun的活跃地址数:7795520(779万)
以上数据来源于Solana浏览器Pump.fun Program数据。
此外,PANews还随机统计了7个Pump.fun上即将打满的代币1月16日的5252笔交易,通过进行交易行为分析,其中有36个机器人地址,909个真实用户。
每发一个代币官方可收入68美元
根据以上的统计数据,PANews对一些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代币的数据:
根据总发币数量和总收入数据,我们得到了平均每个代币官方获得费用收入为68美元。
根据总交易量和总代币发行量,我们计算得出平均每个代币的交易量约为6074美元。
用户的数据:
根据总收入和总用户量,可以计算出平均每个用户给官方贡献的费用约为29.49美元。
根据过去30天的总收入和30天的交易总笔数,能够计算出每笔交易贡献的收入约为0.92美元,再根据1%的费率水平,可估算出过去30天用户平均单笔交易规模约为92.63美元。
根据过去30天的数据,我们得到过去30天平均每个用户进行了14.56笔交易,每个地址贡献了13.49美元费用,再根据总体用户贡献29.49美元费用。推算出平均每个地址的交易笔数约为31.8笔。
到这里,我们再次梳理一下以上我们得到的数据:平均单个地址进行了31.8笔交易,平均的交易规模约为92.63美元。
结合代币的基础数据,我们能够计算得出平均每个代币产生的交易笔数约为65.5笔交易,平均用户参与一个代币的交易笔数约为5.5次。平均每个代币参与的地址数约为11.79个地址。
用户利润的7成被官方拿走?
接下来,我们估算以下这种理想情况。假设所有用户都有几率买中毕业的代币,当这些代币上线Raydium后所有用户每次都能以翻倍的利润卖出,每次买中时的交易规模也就是平均的交易规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假设有一个所有数据都正好是平均值的用户,名为“平均者”。
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我们知道Pump.fun上代币的毕业率为1.42%,也就是这个“平均者”玩家的胜率约为1.42%。这个“平均者”玩家的交易规模每次都是92.63美元,而他从开始到如今共计进行了31.8次买卖。根据这个数据,我们能计算出,这个“平均者”一共买中了0.45次毕业代币,翻倍卖出后获得了41.88美元的收益。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平均者”花费了29.49美元的手续费,当然,这里只计算了他的手续费,而没有计算他因个人操作亏损的金额,我们假设他每次在内盘交易时都很幸运,即便没能买到毕业的代币,也每次都能平进平出,没有亏损。
按照以上的算法,我们能够看到,在极端理想的状态下(不考虑亏损),用户平均能够得到约41.88美元的利润,但需要支付的手续费就高达29.49美元,也就是在这种较为理想的收入情况下,Pump.fun基本拿走了用户70%的利润。
如果这样的计算符合实际,或许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众多投资者将矛头指向Pump.fun官方。
当然,这里的计算有可能与现实产生一些偏离,比如内盘的玩家或许在上Raydium后整体上的利润率大于1倍。不过,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绝大多数代币上线Raydium后也都是迅速归零,以1月17日数据为例,24小时内Pump.fun上共发行48631个代币,同时段内毕业的代币为697个,而在同时段新上线Raydium且市值大于8.1万美元(毕业市值),交易笔数大于100笔的代币数量剩下为214个,也就是上线Raydium后也只有30%的代币能维持毕业市值。
最后,以上的数据计算方法属于估算与推算,并不能完全代表事实。不过,从整体的数据来看,无论如何Pump.fun的团队都是这场MEME热潮的最大受益者,早日拿出一份官方的数据,才更能够为用户提供指导和依据也更能说明问题。
Informed Investors Are Profiting From Bitcoin Mining, Earn Mining Provides a Safe and Stable Platform
Earn Mining offers a stable, intelligent platform for Bitcoin cloud mining, enabling users to earn p...
Cdari Collaborates with Codex Field to Make DApps Easily Accessible
Cdari is working on enhancing advanced accessibility and discovery of DApp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
Elon Musk Faces New Challenges Amid Launch of ‘Anti-Tesla’ by Rival
Elon Musk encounters new hurdles as an 'anti-Tesla' is lunched by the rivals, intensifying marke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