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coins 的繁荣究竟是市场的自然选择,还是加密行业发展不成熟的反映?
原标题:《Memecoins- The inevitable path to mainstream adoption or the symptom of a broken system?》
作者:Jen Albert
编译:白话区块链
作为 Blockchain Banter 的主持人,我最近带领了一场关于 memecoins(迷因币)的讨论——这是一个在整个行业内引发强烈争议的话题。无论你是热爱它们还是厌恶它们,都无法否认它们的影响力。有人认为它们正在毁掉加密行业,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去中心化市场发展的自然演进。
为了深入剖析这一争论,我邀请了 Justin Havens(Polygon DeFi 生态增长负责人)和 Dr. Mark Richardson(Bancor & Carbon DeFi 项目负责人)共同探讨。我们围绕以下核心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Memecoins 的起源及其角色
- 监管挑战
- 投资者 vs. 赌徒心态
- 影响者 vs. 关键意见领袖(KOL)
- DYOR(自行研究)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这场对话揭示了 memecoins 在加密市场中的多重影响,欢迎你来一起探讨!
1、Memecoin 之争
Memecoins 在加密领域引发了巨大分歧。有人认为它们是一种有趣且由社区驱动的市场参与方式,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削弱了行业的正统性。一方面,像 Benjamin Cowen 这样的知名人物甚至直言:「Memecoins 正在毁掉加密行业。」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行业大咖持相反态度,比如 BN(币安)联合创始人及前 CEO 赵长鹏(CZ),他通过发布自己宠物狗 Broccoli 的照片,并附上一整页的故事背景,似乎在鼓励(或者并没有 ?)更多 memecoin 的诞生。
「我只是发了我家狗的照片和名字。我并没有自己发行 memecoin,是否创建完全取决于社区(或者不创建也行)。不过,我可能会和一些在 BNB Chain(BSC)上较受欢迎的 memecoins 互动。BNB 基金会或许会为 BNB Chain 上的顶级 memecoin 提供奖励,比如 LP 支持或其他激励措施。目前细节仍在讨论中,敬请期待。」
Justin 认为,memecoins 并非偶然产物,而是监管打击结构化 Token 发行的必然结果。 由于法律风险的担忧,项目方不得不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 完全回避 任何与 Token 实用性相关的讨论
- 选择筹得融资,将散户投资者排除在外
- 发行没有明确用途的 Token
那么,当唯一可行的公募 Token 发行方式就是没有实际用途的 Token 时,会发生什么?答案就是——memecoins 的崛起。
Mark 更进一步指出:「市场激励决定了最终结果。」 监管机构创造了这样一个环境:有实用性的 Token 落入法律灰色地带,而明确声称自己「毫无用途」** 的 Token 却几乎不会面临合规风险。其结果就是——memecoins 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2、投资者还是赌徒?加密市场的微妙界限
加密领域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认为投资与赌博之间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但这条界限真的存在吗?
投资者 研究基本面、评估风险,并以长期视角进行决策。
赌徒 追逐热点、冲动交易,并接受极端风险。
Justin 指出,许多散户交易者被迫进入「赌博心态」,因为他们无法参与传统的早期投资。 除非你是合格投资者,否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投机交易——这其中就包括 memecoins。
Mark 认为,这条界限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加模糊。 毕竟,历史上表现最好的加密资产中,不乏明显的骗局。正如他所说:
「人们会劝你别投这个,说它是骗局。而另一些人会说,『我知道它是。』」
正是这种悖论助推了 memecoins 的狂热——看起来最像骗局的项目,有时反而带来最大的收益。
3、KOL 是否助长了 Memecoin 的狂热?
话题自然转向了 KOL(关键意见领袖) 和 付费推广的网红——这是 memecoin 生态中的重要推手。那么,问题的根源到底是 memecoins 本身,还是那些为牟利而推销它们的人?
- 事实上,真正的 KOL 与付费网红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 真正的 KOL 是受人尊敬的行业建设者和专家。
- 付费网红 往往在推广自己被花钱雇佣宣传的 Token,制造一种「市场自然关注」的假象。
这也解释了 memecoin 炒作 的另一面——是市场需求造就了它们,还是人为推波助澜?
4、KOL 这个词在加密圈被滥用了?
Mark 认为,「KOL」 这个词在加密领域经常被误用。 许多所谓的「意见领袖」本质上只是幕后倒卖 Token 份额的广告商。如果一个项目需要花钱让人来谈论它,那就值得思考:为什么它需要这样做?
核心是什么?质疑激励机制。 如果有人拼命推销某个 Token,先问问自己——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
5、DYOR:真的可行吗?
「自行研究(DYOR)」 这句话在加密圈被反复强调,但现实往往比口号复杂得多。正如观众 Mike 指出的,DYOR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多数人既缺乏工具,也没有专业知识来正确分析:
- Token 的分配情况
- 智能合约的潜在风险
- 流动性结构等关键要素
虽然真正的 on-chain 分析 需要一定的投入,但确实有一些工具能提供帮助,比如 Bubble Maps,可以直观追踪 Token 分布并识别潜在骗局。但归根结底,如果你完全不理解自己在买什么,那你更像是在赌博,而不是投资。
6、Memecoins 也能进化?以 Sei 为例
讨论中有一个反向观点:一些 memecoins 虽然起初只是玩笑,但后来发展成了真正的项目。
Seiyan(Sei 链上的 memecoin) 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最初只是一个 memecoin,但后来推出了自己的聚合器(aggregator),将社区的动能转化为更实际的产品。
Memecoins 和功能型 Token(utility tokens)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 有时候,memecoins 也能成长为真正的项目,并对生态系统的贡献远超一个「好玩的 Token」。
7、结语:Memecoins 不会消失
Memecoins 依然是加密行业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而且这场讨论远未结束。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memecoins 已成为市场的一部分,而且短期内不会消失。 它们的需求是市场驱动的,在监管尚未明确、无法支持结构化 Token 发行之前,memecoins 可能仍会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那么,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是 memecoins 本身?
是 KOL 和市场的投机心态?
还是 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正如 Justin 总结道:
「如果你修正了激励机制,就能修正市场。」
XRP’s Path to $2.10, Bearish Signal Flashes Warning https://coinpedia.org/news/xrps-path-to-2-10-bearish-signal-flashes-warning/
The post XRP’s Path to $2.10, Bearish Signal Flashes Warning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w...
Solana Price Breaks the Crucial Support—Here’s What’s Next for the SOL Price Rally! https://coinpedia.org/price-analysis/solana-price-breaks-the-crucial-support-heres-whats-next-for-the-sol-price-rally/
The post Solana Price Breaks the Crucial Support—Here’s What’s Next for the SOL Price Rally! appeare...
The Secret to Achieving Financial Freedom by Making $18,000 a Day Through JAMining in 2025 https://blockchainreporter.net/the-secret-to-achieving-financial-freedom-by-making-18000-a-day-through-jamining-in-2025/
JA Mining provides FCA-regulated cloud mining for passive income. Register now for a $100 bonus 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