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P2实现Agent经济的闭环, 开启加密AI支付进程
原文作者: @BlazingKevin_ ,the Researcher at Movemaker
谷歌近期发布的 AP 2 协议,为即将到来的 Agent 经济划定了支付与交易的底层规则。它的核心任务是补全从“AI 分析”(基于 MPC )和“Agent 执行”(基于 A 2 A )的最后一块版图——“价值结算”,试图将 AI Agent 的支付流程标准, 将 Agent 的交互规则范式化,最终促进能够代表用户自主完成商业活动的 AI Agent。
AP 2 的首要应用场景瞄准的是电商和订阅服务这类传统互联网的核心腹地。这意味着它的设计初衷,是解决在现有商业框架下,如何安全地将支付授权从人类下放给 AI 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电商运营方向,用户将从点击“购买”和“订阅”操作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对 AI Agent 进行“意图委托”和“规则设定”。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我们需要更审慎地评估 AP2 对加密行业的影响。它并非为 Web 3 原生场景而生,而是将加密支付(特别是稳定币)作为一个可选的、被集成的支付选项纳入其宏大框架中。因此,与其说 AP2 将引发加 AI 的爆发,不如说它为加密资产提供了一个进入主流 AI 应用的接口。
理解 AP2 的前置协议:MCP 和 A2A
AP 2 的存在是建立在 MCP 和 A 2 A 这两大前置协议的发展路径之上的。理解这两个协议的本质和局限,是看懂 AP 2 真实意图的关键。MCP 解决了 AI 与工具的连接问题,而 A 2 A 则试图解决 AI 与 AI 之间的协作问题。
什么是 MCP?让 AI 真正接触现实世界
大型语言模型(如 Gemini、GPT)的本质,是一个与现实世界隔离的“超级大脑”。它拥有海量的静态知识,但无法获取实时信息,也无法直接操作任何外部软件。用户发出“帮我订一张明天去大阪的机票”这类指令,它无法完成,因为它不具备与订票网站交互的能力。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协议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 AI 如何与外界环境通信的问题。MCP 定义了一套标准化的通信格式,让 AI 能够向外部工具(如数据库、API)发出请求并接收返回结果。可以将其理解为为这个“密室大脑”安装了一部电话。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协议,就是为了打破这间密室而生的“标准对讲机系统”。
它由 Anthropic 等行业巨头推动,旨在解决 AI 如何与外部数据和工具(如数据库、软件、区块链)进行标准化交互的问题。通过这套“对讲机”,AI 模型能用一种标准语言向外界发出请求,而 MCP 系统则负责将这些请求精准地传递给对应的外部工具(如天气 API、订票网站 API),并在工具完成后将结果以标准格式传回给 AI。
然而, 分析当下的 MCP 实现,我们会发现这更像是一部只能拨打少数预设号码的“内线电话”。
目前,AI 调用外部工具的能力高度依赖平台方的垂直整合。例如,Gemini 在需要搜索时,默认且唯一地调用 Google Search;其代码执行也运行在平台自建的沙盒环境中。这种模式对用户和开发者造成了直接影响:
- 对用户而言 :AI 的能力上限被平台锁定。用户无法选择自己认为更优质的第三方工具(例如,使用 Perplexity 进行 AI 搜索,或调用特定的金融数据 API)。AI 的实用性因此受到极大限制,用户的体验被捆绑在平台的生态之内。
- 对开发者而言 :这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市场壁垒。即使开发者创造出某个领域内远超平台自带工具的 AI 应用,也无法被主流 AI Agent 公平地发现和调用。创新被抑制,市场竞争被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由平台主导的合作体系内。
A2A:从“内线电话”到“公共黄页”的构想
如果说 MCP 是让 AI 拥有了操作工具的“手脚”,那么 A 2 A(Agent-to-Agent)协议则是让独立的 AI Agent 们学会了如何“沟通与协作”。它建立在 MCP 之上,定义了一套通用规则,让 不同公司、不同开发者开发的独立 AI Agent 能够互相发现、理解对方的能力,并协同完成单个 Agent 无法胜任的复杂任务。
A2A 的意义在于,将 MCP 的任务处理模式从“单兵作战”升级为“项目分包”。例如,当用户提出“策划一场下个月在夏威夷的海滩派对”的复杂需求时,在仅有 MCP 的封闭体系下,个人 Agent 只能笨拙地逐一调用平台允许的、有限的工具。
但在 A 2 A 的构想中,个人 Agent 可以扮演“承包商”的角色。它将任务拆解,然后在 A 2 A 网络中发布需求,寻找专业的“旅行 Agent”、“餐饮 Agent”和“活动策划 Agent”来协同完成。这种模式的转变将产生深远影响:
- 对用户而言 :AI Agent 的能力将实现指数级跃升。用户可以放心地委派极其复杂的、跨领域的任务,因为 AI 不再是一个工具的简单操作者,而是一个资源的协调者。
- 对行业而言 :A 2 A 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开放、可互操作的 Agent 服务市场。它致力于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如何发现 (建立类似 Agent 应用商店的机制)、 如何理解 (定义 Agent 能力的标准化描述语言)和 如何协作 (规范化任务分配与进度同步的流程)。这套体系一旦成熟,任何符合标准的 Agent 开发者都能在其中注册自己的服务,并被市场公平地选择。
AP2 的核心机制:为 Agent 交易建立信任与授权框架
MCP 和 A 2 A 协议解决了 Agent "能做什么"和"如何协作"的问题,但这立刻引出了一个更棘手的商业难题:当 Agent 开始自主执行涉及资金的操作时,谁来为这些行为的合法性与后果负责?
传统的在线支付体系,其风控逻辑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上:屏幕前有一个人类用户在进行主动、实时的操作。任何非人类发起的、自动化的付款请求,都会被现有金融系统标记为高风险行为。这是阻碍 Agent 经济形成的最根本障碍。具体而言,一个由 AI 发起的交易请求,给商家和支付网络带来了三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 授权证明 :如何确认用户真实授权了 AI 进行这笔交易?
- 意图保真 :AI 的具体请求(如购买数量、价格)是否精确地反映了用户的真实意图,尤其是在用户没有实时监控的情况下?
- 责任归属 :如果交易出错,造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
Google 的 AP 2 协议,其设计的出发点正是为了系统性地回答这三个问题。AP 2 要在用户、AI Agent 和商户之间,建立一套开放、标准化的 授权与信任通信协议 。
而 AP 2 的核心技术,是一套双重授权机制:
1. 实时授权 (Cart Mandate)
这套机制是对信用卡用户并不陌生, 当你在网站上使用信用卡付款时, 你的手机会跳出授权窗口。AP 2 做的就是这件事情.
Agent 在完成商品研究、比价等前期工作后,会生成一个包含所有交易细节的“购物车”,并将其呈现给用户。交易的执行,必须等待用户进行最终的审阅和签名确认。
影响分析 :实时授权是 Agent 支付的初期形态,它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但并未完全发挥 Agent 的自主性。其主要价值在于优化了交易前的决策流程,但最终的“临门一脚”仍需人类介入。
2. 委托授权 (Intent Mandate)
这是 AP 2 中具有变革性的部分。用户可以预先设定一套复杂的、附带条件的委托指令。例如:“仅在特斯拉 Model Y 价格下调超过 2 万元时,自动执行购买流程,动用 A 账户资金,若 A 账户不足则使用 B 账户。”
为了让这种“远期委托”变得可信和安全,AP 2 的实现逻辑基于 可验证凭证 (Verifiable Credentials, VCs):
- 用户的复杂委托条件,会被编译成一份经过其加密签名的、防篡改的数字化“交易契约”(即 VC)。
- AI Agent 在执行任务的每一个关键步骤,都需要出示这份“契约”来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
- 所有执行环节也都会生成相应的 VC 记录,确保了整个流程的可审计性。
对于商家与清算网络 (如 Visa) :他们收到的是一个附带了用户加密签名、明确了授权范围和条件的“交易契约”。通过验证这份契约,他们就能获得足够的信心来确认这笔交易的合法性,从而大幅降低欺诈风险和合规成本。
对于用户而言 :这让真正意义上的“7 x 24 小时自主经济代理”成为可能,将用户从高频、重复的决策中解放出来。
总而言之,AP 2 的真正创新之处,并非改造 Visa 或稳定币这类清算网络,而是在它们之上, 增加了一个关于“谁在花钱、凭什么花钱、超出授权范围可被追溯”的信任语义层 。
它致力于在法币和加密等不同的清算体系中,统一解决 AI 支付意图的确认问题,以此打消所有参与方对于 Agent 行为不可控、不可验证的根本性顾虑。
x 402 扩展:将加密支付原生嵌入 Agent 的服务调用流程
AP 2 的核心技术是为了让 AI Agent 兼容现有的、以人类为中心的金融授权体系,而「A 2 A x 402」扩展是为未来原生的、链上 A 2 A 的支付而设计的。 x 402 拓展 由 Google 与 Coinbase、以太坊基金会共同推动。
x 402 的技术选型,源自一个长期被闲置的互联网标准——HTTP 402 状态码,其定义为“Payment Required”(需要付款)。在过去,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机器支付手段,这个状态码几乎从未被实际应用。
然而,当 API 的主要调用方从人类开发者转变为高频、自动化的 AI Agent 时,这个协议的价值便凸显出来。
传统的订阅制或预付费模式,对于 Agent 按需、动态、跨平台调用海量服务的场景,显得过于笨重和低效。x 402 的核心思路,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它将 API 的调用与支付进行原生耦合。
其工作流程被设计得极为简洁和自动化:
- AI Agent 调用一个需要付费的服务 API。
- 该服务的服务器直接返回一个 402 Payment Required 响应,其中包含完成支付所需的信息(如收款地址、金额、代币类型)。
- Agent 内置的钱包或支付模块解析这个“支付账单”,在链上(如使用 USDC)自动完成支付。
- Agent 携带链上支付凭证,重新发起 API 请求。
- 服务器验证支付后,立刻返回 Agent 所需的数据或服务结果。
这个流程看似简单,却能利用稳定币实时结算、高可编程的特性,对 AI Agent 服务的商业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 AI Agent 的影响:
- 实现真正的“即付即用” :Agent 无需再经过“注册账户 -> 绑定信用卡 -> 选择订阅套餐 -> 等待服务开通”的传统人工流程。它可以在网络中动态发现任何一个遵循 x 402 标准的服务,并在毫秒间完成付费和使用,这为 Agent 的自主性和探索能力提供了基础。
- 极致的成本效率 :Agent 的支付频率远超人类,并行化的任务处理能力使其能够进行极细粒度的微支付与流支付。x 402 使 Agent 可以按 API 调用次数、按返回数据量(Token)、按计算时长来精确付费,将资源消耗与成本实现了完美挂钩,避免了传统订阅模式下的资源浪费。
对于 AI 服务提供者的影响:
- 支付系统的协议层下沉 :x 402 将“访问即报价,支付即服务”的能力直接构建在通信协议层。开发者不再需要自建复杂的计费、账户和订阅管理系统,他们可以专注于核心服务的开发,将任何一个 API、一个数据分片、甚至一个页面组件细粒度地定价并推向市场。
- 优化现金流与全球结算 :借助稳定币,服务提供者可以获得即时、低成本的全球结算,彻底摆脱了传统跨境支付漫长的结算周期和高昂的手续费。这对于超高频次、极小额的交易对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极大地降低了个人开发者和小型团队将 AI 服务商业化的门槛。
总结与展望:双轨并行,生态初现
AP 2 协议的价值,不在于它看上去略显简陋的技术细节,而在于它为 MCP (连接) + A 2 A (协作) 的技术演进路线提供了商业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 价值结算 。
通过为 Agent 赋予可靠的交易能力,它为整个行业从“AI 工具”时代向真正的“Agent 经济”时代过渡,铺设了第一条标准化的轨道。
Google 的这一布局,清晰地表明了其意图:一方面,通过兼容传统商业,加速 Agent 在电商、订阅等主流场景的落地, 制定行业标准, 让电商平台快速“适应”AI 的介入 ;另一方面,通过拥抱加密原生方案,也制定了链上 Agent-to-Agent 支付的标准。
机遇与挑战:加密原生 Agent 的十字路口
AP 2 支付能力的补全,无疑将解锁大量应用场景,如 7 x 24 小时自主理财、企业自动化采购与续费等,这些都将推动 Agent-to-Agent 经济形态的渗透。
然而,AP 2 是一个由科技巨头自上而下推动的、以解决其核心商业生态问题为首要目标的授权框架。加密支付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被“兼容”和“支持”的角色。
这对加密原生 Agent 协议来说, 形成积极的刺激作用。目前,真正围绕去中心化、抗审查、隐私保护等 Web 3 核心价值的 Agent 产品,尚未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更缺乏明确的 PMF。
谁能够在行业标准逐渐明确的当下, 打造出具有原生加密气质和创新设计的产品是 加密 AI 协议接下来竞争的分水岭.
尽管前路未明,但加密行业的部分协议已经开始积极地围绕 AP 2 及其带来的可能性进行布局。从首批合作伙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初步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标准与基础设施:Coinbase 作为 x 402 支付标准的最初提出者,正积极推动其落地;以太坊基金会则在努力制定如 ERC-8004(信任代理标准)等底层协议。
入口与钱包:MetaMask 致力于打造自我托管的 AI 代理钱包,并简化用户入门流程,力图成为 Agent 经济的安全入口。
公链与互操作性:Mesh 则专注于优化支付路由,确保 Agent 支付的成功率和效率。
支付与应用:Crossmint、BVNK 等公司为 Agent 提供多渠道的加密与法币支付能力;而 Questflow 这样的平台则已经内置了 x 402 微支付系统,让 Agent 可以按任务结果获得报酬。
最终,AP 2 的发布标志着 Agent 经济的标准化进程已然启动。它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但同时也让控制这些新经济规则的权力进一步集中。
对于加密行业而言,这既是一个融入主流、加速采用的绝佳契机,也是一场关于未来 Agent 经济形态主导权的严峻考验。如何利用这套基础设施,同时走出一条具备 Web 3 核心价值的差异化道路,将是未来一年内值得关注的赛道。
关于 Movemaker
Movemaker 是由 Aptos 基金会授权,经 Ankaa 和 BlockBooster 联合发起的首个官方社区组织,专注于推动 Aptos 华语区生态的建设与发展。作为 Aptos 在华语区的官方代表,Movemaker 致力于通过连接开发者、用户、资本及众多生态合作伙伴,打造一个多元、开放、繁荣的 Aptos 生态系统。
免责声明:
本文/博客仅供参考,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 Movemaker 的立场。本文无意提供:(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或 (iii) 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持有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风险极高,价格波动较大,甚至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您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如有具体情况方面的问题,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或投资顾问。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若有)仅供一般参考。在编写这些数据和图表时已尽合理注意,但对其中所表达的任何事实性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
U.S. Shutdown Halts Key Data, All Eyes Now on Friday’s CPI Report
The post U.S. Shutdown Halts Key Data, All Eyes Now on Friday’s CPI Report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
Russia Embraces Crypto for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The post Russia Embraces Crypto for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
Best Crypto to Buy Now as $XRP Outperforms Major Altcoins
What to Know: $XRP’s breakout was fueled by renewed risk appetite as investors pulled funds from g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