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业为何能够突破科技孤岛?
文 |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与李白金融学院院长 白士泮 转自:新加坡主流华文报章--联合早报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金融业倾向于平衡与原则监管,创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稳定的金融环境,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全球领先者之一。这些不但深刻正面影响着金融发展,也助长岛国在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与普惠性。笔者从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工具方法两大方面,进一步梳理金管局对以加密货币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监管态度。从顶层到具体执行,金管局坚持让专业的人监管专业的事,顺应发展,在鼓励创新、防范风险方面做出努力。
金管局“对监管力度的适当拿捏”是金融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笔者在加入金管局之前,在金融服务行业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能以自身做为被监管者与监管者的体验,从不同角度理解新加坡金融市场的发展。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以来,新加坡金融服务行业健全与先进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软件、硬件、人才等的建设,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金管局对监管的拿捏力度适当,同时做好发展与监管,以取得创新与稳定、(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安全之间微妙良好的平衡。
在机制顶层设计上,一是金管局同时负责监管和发展的职能,因为共同目标的驱使下,能正确沟通、健康辩论,最终做出可以平衡发展与监管的决策,然后互相协作执行,促进健康,安全但也是先进的金融中心的发展。
二是在法律上,金管局向最高立法机构国会负责,不受政府行政的约束,所以在日常运作上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如在人才招聘、激励与留住政策上,相对于一些其他国家,金管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实行市场化的运作。特别是所聘请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多数是具备专业知识、从业实战经验、懂得行业运作、深入了解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专业人士。专业的人监管专业的事,就能及时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出政策上的调整,避免了其他国家“官僚式”监管人员,在制定政策时可能出现的滞后性和“大转弯”,保证了政策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三是“事先少管,更注重事中、事后监管”。金管局认为,业者更有市场洞察力,懂得发掘市场需求,进而研发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因此,对产品前期的开发(“事先”),金管局一般不怎么管,这给了创业者更多创新空间。但产品设计好后,在售卖推销这个环节(“事中”),金管局会重点监管,以确保业者把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客户,并向客户做好正确、全面、及时的产品披露。同样,业者售后的服务(“事后”),比如是否合理提供流通性、是否按时提供产品的估值等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保护的措施,也是金管局重点监管的部分。通过产品不同周期不同监管力度的拿捏,在保护消费者、投资人利益的前提下,达到创新和安全之间的平衡。
在监管的方法工具上,尤其针对崭新领域如金融科技或数字金融资产发展初期,金管局倾向于多做“原则监管”(principle-basedregulation),少做“规则监管”(rule-base dregulation)。所谓原则监管,即事先与被监管者充分沟通,告知监管目的,说明基本监管原则,鼓励业者以披露为本、进行自我管理与监督,但在具体业务上,给予业者一定的创新空间和灵活性,在维护金融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鼓励业者进行业务创新。 金管局的平衡监管是有所管,有所不管,而不是什么都管。在不触发系统性风险,影响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金管局会让市场活力发挥创新,也让市场纪律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在大的发展指导框架下,给新事物一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目前的金融科技如区块链与加密货币等的发展,金管局的态度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对金融科技的态度
目前,各国政府对金融科技态度不一致,新加坡目前处于监管天秤的中间,讲究平衡、谨慎和相对开放。在今年初的新加坡国会会议中,副总理兼金管局董事会主席尚达曼就曾表示,政府对新兴科技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政府认为,一种科技的潜能在还没有完全被挖掘释放出来的时候,过早的监管可能会限制了技术的发展,所以抓好监管切入的时间就尤为重要。
金管局把加密货币分成三大类型:类似比特币的支付性加密货币(Payment Token or Virtual Currency)、实用性加密货币(UtilityToken)、证券性加密货币(Securities Token),以执行分类监管。在这三种类型中,证券性加密货币是受到监管的。虽然目前没有推出特别的监管法规,但因其具有投资属性,本质属于证券,必须遵守现有《证券与期货法》的规定与监管,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明确做法。
对于支付性加密货币,政府将推出新的《支付服务法令》来监管,尤其防范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方面的风险。而对于实用性加密货币,由于它可以用来换取发行主体创新开发的某些产品(包括利用区块链技术)或服务的使用权,金管局目前给予它较大的创新空间。金管局也表示,更注重区块链技术改善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应用。
监管不忘发展,金管局也很注重开放式创新。要打破技术孤岛,通过共同的平台与标准,打通创新通道,放大创新红利,把金融服务与产业伸展落地到最后一公里的实体经济,造福所有人群。最好的例子就是2016年金管局和有关当局推出统一阅卡终端机,和不久前整合27种不同电子支付服务,推出可共用来扫描的二维码“SGQR”码。但笔者认为,更好的做法是在行业协会组织下集思广益,在创新的早期就鼓励业者采用共同平台与统一标准。这比起在后期被逼接受由有关当局制定的平台和标准,更符合业者的商业考量;行业自律也是金管局所乐见的。
有鉴于此,由新加坡前议员杨木光、新跃社科大学李国权教授和笔者最近牵头创办的行业自律组织——区块链深度科技发展协会(Blockchain Enterprises and Scalable Technologies Association, BEST,简称链深会),将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基础上,推动可扩容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等的应用,并鼓励共同平台与统一标准的制定,倡导金融服务和实体产业的包容性和合规性,深入民间,深入中小企业,真正做到金融普惠化。
在2018年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金管局董事主席尚达曼先生为应用程序接口平台(API Exchange,APIX)主持推介仪式。这是全球首创跨国界、开放式的平台,首要任务是撮合亚太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创新公司,促进跨境合作,并为它们提供共同标准、共用的API以支持新兴市场的金融服务创新和包容性,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更好的合作和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增长。
笔者认为,金管局戴上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帽子”,其具创意、明智的做法,将打破科技孤岛问题,让不同的新兴技术有通道、有标准、有途径、有平台,可以有效释放创新红利,最终实现监管与发展、创新与安全的平衡与有序、健康的金融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