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最前线丨腾讯至信链:打造智慧司法领域的基础设施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生产中快速普及,围绕互联网的诉讼纠纷日益增长,诉讼中的大量证据以电子数据存证的形式呈现,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电 子数据存证的使用频次和数据量都显著增长。不同类型电子证据的形成方式不同,但是普遍具有易消亡、易篡改、技术依赖性强等特点,与传统实物证据相比,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司法审查认定难度更大。
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抗篡改、可追溯、多方参与等特性,与电子数据存证的需求天然契合。电子数据存证是潜在的区块链技术重要应用落地领域。区块链与电子数据存证的结合,可以降低电子数据存证成本,方便电子数据的证据认定,提高司法存证领域的诉讼效率。
当前司法机构也在积极的拥抱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诉讼业务中的各类痛点:2018年6月杭互宣判首例区块链存证民事案件;
2018年9月,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认可区块链作为电子存证的技术手段;
2019年4月,最高院牵头制定《司法区块链技术要求》《司法区块链管理规范》,用以指导规范全国法院数据上链工作;
201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科技等25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写《司法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
2020年5月1日,修订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为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兴技术适用于证据认定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行业痛点
传统的存证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子数据存证需求,逐渐显露出成本高、便利性差、采信度低等不足。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普遍欠缺举证能力,向法院提交的电子证据质量较差,存在大量取证程序不当、原始载体缺失、证据不完整、对案件事实指向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采信比例。
传统证据保全成本高:
形式 | 存证方式 | 时间成本 | 经济成本 |
版权登记书 | 线下手动 | 30天-180天 | 300元-2000元 |
公证书 | 线下手动 | 3天-5天 | 800元-2000元 |
司法鉴定报告 | 线下手动 | 5天-120天 | 千元到几十万元 |
据一项针对2018年两万余份民事案件裁判文书的分析研究,73%的案件涉及电子证据或电子数据,且涉及电子证据案件的比例还在日益上升。另一项统计分析显示,以2012年到目前所有出现电子证据或电子数据关键词的文书进行检索,只有7.2%的电子证据被司法裁判明确认定。这两组数据的对比十分悬殊,凸显出当前电子证据认定难的现状。
区块链存证原理
区块链具备防篡改、可追溯的能力系因其运用哈希算法的唯一性、不可逆的原理。在日后可能作为证据使用的电子数据产生时,对其进行哈希运算,产生该电子数据的唯一哈希值(可理解为电子数据的指纹值)。
( 图1. 哈希算法示意图)
将电子证据对应的哈希值实时写入区块链中,因区块链具备防篡改特性,在数据产生时即可对电子数据进行固定。诉讼发生时,当事人在诉讼平台上传电子证据原文件,发起诉讼程序,至信链与诉讼平台对接交互,对当前证据原文件的哈希值与前序存证在链上的哈希值进行比对校验:如两次哈希值一致,则说明当前提交的电子证据即是业务方产生及存证的电子证据,上链之日起未被篡改,间接可推定其具备真实性,原始性,法官可依据证据进行判决。如两次哈希值不一致,则说明证据原文件已被篡改,证据三性遭到破坏,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图2. 电子证据存证即校验)
区块链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案例
2019年7月,腾讯公司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安)、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明软件)共同推出“至信链”,致力于将“至信链”打造成为智慧司法领域的基础设施。
版权存证应用场景
“至信链”正在打造版权全生命周期的保护方案。如图2所示,可将内容生产平台与“至信链”对接,作者在内容平台创作完成时,发表即上链,固定权属信息。具体案例中,内容生产平台可通过“至信链”提供的SDK(开发工具包)对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数据/证据进行实时哈希运算,将得到的哈希值实时上链存证。
版权作品上链后也可以由作者自行选择借助链上版权机构进行作品登记、作品认证等行为。当作品版权发生授权、转让、质押等权属变动时,相关信息均可以在“至信链”上留痕,便于后续的信息溯源。作者还可以利用“至信链”所提供的版权监测服务,全网全品类全时段地对版权作品进行侵权监测,当发生侵权行为时,可以使用“至信链”所提供的版权取证能力固定侵权内容。后续当作者诉诸于法律维权时,可以将已固定的权属信息及侵权内容作为证据腾讯主导建设的“移动微法院”平台等网上立案通道直接提交至法院,法院可通过“微法院”进行在线诉讼,相关证据可以在至信链提供的证据校验平台进行。
(图3. “至信链”版权保护应用场景图示)
目前,“至信链”已与腾讯企鹅号、ISUX原创馆等内容生产平台完成对接,已累计存证保护原创作品超过1000万篇,目前每日存证数量超过6万篇,后续也会将能力开放给更多的内容生态伙伴,为原创作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版权存证保护能力。
金融存证应用场景
针对金融纠纷场景电子证据多、认定难、成本高等问题,“至信链”推出金融存证解决方案,在线上业务发生时对关键证据(如合同及收付凭证)进行区块链存证,从技术上保障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同时保护交易数据原文等商业秘密。后续发生纠纷时,金融机构可将已固定的合同、凭证作为证据通过“移动微法院”等网上立案通道直接提交至法院,法院可通过“微法院”等证据平台在线校验证据的真实性。
(图4. “至信链”金融数据存证场景应用图示)
“至信链”金融存证解决方案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司法裁判效率,降低电子证据的认定难度,同时加快金融机构债务清收速率。
金融类案速裁应用场景
在线金融消费、借贷日益普及,网络贷款高频低额,违约总量庞大,纠纷高度相似,但传统司法裁判程序耗时长、效率低,很多法院往往不愿将司法资源消耗在此类案件上,造成银行金融机构的网络贷款、消费金融、信用卡违约案件积压,呆坏账难以清收。(图5. “至信链”金融类案速裁应用场景图示)
基于“至信链”存证和人工智能辅助裁判技术建立的金融类案速裁系统,可以实现金融类型化案件批量化处理,实现证据快速提交、核验和裁判提速,有助于法院快速批量处理金融类案,加快债务清收,呆账释放,引领金融创新。目前,至信速裁系统已在深圳前海法院试点应用,为前海法院、微众银行提供一站式、批量化金融纠纷解决方案。
区块链电子合同应用场景
当前电子合同日益成为商业社会中签约方式的优先选项,尤其在线上金融业务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电子合同具有签约流程不规范、司法认可度不足等问题。合同由签名+文本+时间组成,需保障这三个维度的数据可信且不可被篡改,“至信链”针对以上痛点设计了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合同,具备签约流程无风险、直通司法、支持自动执行等优势。在逐步打通覆盖全国司法业务平台后,基于“至信链”的区块链合同将为行业带来更安全、更具备扩展性的签约解决方案。
(图6. “至信链”区块链电子合同解决方案图示)
行业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应用场景广泛,尤其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有助于实现数字生态的协同与联动。作为产业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区块链技术将发挥连接多方、数据共享、开放协同的作用,打通信息流,连接产业,实现产业和产业之间的信息流转与高效协同。
在司法行业,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地方各级法院,均对司法区块链电子存证持积极拥抱态度。一个区块链平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更广泛的共识,而司法端恰恰拥有社会最为严格的共识。当前“至信链”致力于得到司法端的普遍认可,继而在商业端、政务端也将获得广泛共识,后续将逐步开展区块链证照、区块链合同、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等业务场景。
更多内容可关注《产业区块链图册》: http://t.cn/A62UZ5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