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区块链】新手入门(2)

收藏
分享

01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一个分布式数据与逻辑的系统

“一个实际的结果是,这是第一次有一种方式可让互联网用户将某个独特的数字资产转移给另一用户,每人都知道资产移转的发生,确保了传输的安全性,没有人可以挑战移转的合法性(legitimacy)。这一成果的突破性不容小觑。”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如果由高处俯瞰,区块链可能看起来与其它你熟悉的事物,譬如维基百科,没有那么不同。

通过区块链,许多人可以写入信息纪录,用户可以控制信息纪录的修改和更新。同样的,维基百科的条目也不是单一发布者的产物,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控制这些信息。

然而,如果降低高度来看,区块链技术的不同之处就清晰得多。虽然两者都在分布式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s)上运行,但维基百科是以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的网络模式建构在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上。

具有相关权限帐户的用户可以改变维基百科在中心化服务器上存储的条目。

每当用户访问维基百科的页面时,他们将获得维基百科条目的“主本(master copy)”的更新版本。维基百科管理员仍然可以控制数据库,并允许中心化机构来维护访问的权限。

维基百科的数字骨干(digital backbone)与现今政府部门、银行或保险公司高度保护与中心化数据库类似。中心化数据库的控制权,包含更新管理、访问与防范网络威胁均属其所有者所有。


(来源:Pixabay)

以区块链技术创建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与维基百科根本上不同的数字骨干,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最独特与重要的特色。

维基百科的主本在服务器上进行编辑,并且所有的使用者都能见到新的版本。在区块链的情境下,每个网络中的节点都将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个节点都会独立的更新纪录,并且最受欢迎的纪录将成为官方纪录,而非主本。

每次的交易事件都是广播的(公开的),并且每个节点都会创建其事件的更新版本。

就是上述的差异让区块链如此实用,这代表了信息注册与分布的创新,不需要有信任方也能促成数字关系。

但,区块链技术尽管有各种优点,却不是一项新的技术。

相反地,它是一项结合成熟技术的新应用。正因为三种技术(互联网、加密私钥与激励治理协议)的特殊编排,让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想法变的可行。

这是一个无需受信任的第三方的数字交互(digital interactions)系统。保护数字关系的工作是隐含的由区块链技术本身迷人、简单却强大网络架构来运行。

定义数字信任

信任是不同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判断,在数字世界中,信任的确定通常借由证明身分(身分验证)和权限同意(授权)来进行。

简单来说,我们想知道,“你的身份是否与你说的一致?“以及”你可以做你想尝试做的那件事情吗?”

在区块链技术下,加密私钥提供一个强大的所有权工具,以满足身分验证的要求。拥有私钥便是所有权。这也让人可以不需要分享更多个人信息就能完成交易,不至于因此暴露在黑客的风险之下。

身分验证是不够的,授权——拥有足够的钱,广播正确的交易类型等——需要一个分布式的对等网络作为起点。分布式网络可减少了集中式损坏或失败的风险。

此分布式网络必须致力于交易网络的纪录保存与安全性。授权交易是整体网络应用区块链协议设计规则的结果。

以这种方式提供的身分验证和授权允许数字世界在不仰赖(昂贵的)信任的情况下进行互动。现今,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已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含意——无法想象的、崭新的、强大的数字关系是有可能的。区块链技术通常被形容为互联网交易层面的骨干、落实互联网价值的基础。

实际上,加密密钥(cryptographic keys)与共享分类账(shared ledgers)可以激励用户保障并正式化数字关系的想法,是具有疯狂想象的。从政府到科技公司到银行,每个人都在致力于建立此交易层。

在区块链技术的的构造下,我们可以建立对数字交易非常重要的身分验证与授权动作。

这个想法能被应用到各种需要信赖的纪录系统中。

 

02 区块链技术是如何运作的?

加密密钥、分布式网络与网络服务协议

正如在“区块链技术是什么?”指南所提到的,区块链技术由三种主要技术所构成。没有一个是新技术,唯有在其编排和应用方面是创新的。

这些技术是:1)加密私钥(private key cryptography),2)具备共享分类账(shared ledger)的分布式网络和 3)对网络交易、纪录保持和安全提供服务的激励。

以下的例子将说明上述这些技术如何相互运作并保障数字关系(digital relationships)。

加密密钥

有两人想透过互联网进行交易。

双方都握有各自的私钥与公钥。

区块链技术在这方面的组成,主要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安全的数字身份依据。身分主要是借由当事人所拥有公钥与私钥的组合来辨别。

这些密钥的组合可被视为是一种灵巧的同意形式,创造了一个极度实用的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

反过来说,这个数字签名提供了强有力的所有权控制。


(来源:Pixabay)

身份

但强有力的所有权控制并不足以保障数字关系。当身份验证被解决以后,还需要有个方式来批准交易和准许(授权)。

对于区块链,这要从分布式网络开始。

分布式网络

分布式网络的好处和需求能通过“如果树在森林里倒下”的思想实验来了解。

当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我们用相机记录它倒下的过程,可以很肯定它倒下了。我们有证据——因为我们看到了,即使详细的原因和方式我们并不清楚。

比特币区块链大部分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大型网络,由许多验证器(如比喻中的相机)一同达成共识,即他们都在同一个时间目睹同一件事情。与相机不同,这些验证器采用了数学的验证达成共识。

简而言之,网络的容量(size)对于网络安全的保障是重要的。

强大且积累许多的计算能力是比特币区块链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在撰写本文的时候,比特币拥有 3,500,000 TH/s 算力的保障、,多于世界上前一万家大型银行的总合。就连仅发展两年、仍处于测试状态、尚未成熟的以太坊(Ethereum),也以 12.5 TH/s 进行安全运算(比 google 更多)。

记录系统

当加密密钥与区块链网络结合,一个特别实用的数字互动形式便出现了。这个过程始于 A 以其私钥,发布某类型的公告在比特币的案例里,发送加密货币的总和并将其附加到 B 的公钥。

协议

将包含数字签名、时间点与相关信息的区块广播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里。

网络服务协议

一个现实主义者可能会对“如果树在森林里倒下”的思想实验提出以下问题:为何在森林中会有一万台带着相机功能的计算机等着记录一棵树的倒下?换句话说,如何借由计算能力来为网络提供确保安全的服务?

对于开放式的公有区块链,此涉及挖矿。挖矿是建立在一个古老的经济问题——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之上的一个特殊方法。

使用区块链,借由提供计算机处理能力来为网络提供服务,其中一台计算机能获得奖励。一人的自身利益将被用来帮助满足公众的需求。

比特币协议的目标是用来消除同一比特币被用于不同交易的可能性,这种方式不容易被侦测到。

这就是为何比特币力求成为像黄金一样的资产的原因。比特币和其基本单位(satoshis)必须是独一无二的被拥有,并具有价值。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网络中提供服务的节点借由解决数学验证工作来为每一个比特币创建并维护交易历史。

他们基本上运用 CPU 算力来进行投票,表达他们同意新区块建立或拒绝无效区块的意见。当大多数的矿工有相同的解决方案时,他们会在链上增加新的区块。这个区块是带有时间点并能够乘载数据或信息的。

这是一条由众多区块组成的链:

每个区块的类型、数量和验证可能不同。这是区块链协议的问题——或是有效交易的规则,或有效建立新区块的规则。也能为每个区块订制验证的过程。当足够的节点针对如何验证交易达成共识时,便可创建任何需要的规则与激励。

这是一种尝试选择,而人们只是刚开始实验而已。

我们正处于区块链的发展阶段,有许多实验正在开展。截至目前得出的唯一结论是,我们尚未完全了解区块链协议的巧妙。

 

03 区块链能做什么?

身份、记录保存与智能合约等

过去 30 年,金融机构为无数行业的创新提供资金,他们了解革命性科技对停滞不前的既有企业会有什么影响。


(来源:Pixabay)

因此,为了保有领先地位,银行持续积极建立研发实验室、建立测试中心并与区块链开发者建立合作关系,以便能了解这个具有革命性、潜力的科技。

金融机构是最早开始投入的,但学术界、政府部门与顾问公司现在也开始研究这一技术。

当然,这些研究工作,包含那些创业者与开发者所做的在内,都是为了找出比特币或以太坊区块链的新的使用方法,或者是创建其它全新的区块链。

这些工作至今已持续三年多的时间,并且开始逐渐产生成果。

虽然有些部分仍不清楚,但我们已知区块链可以有以下用途:

建立数字身份

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是通过加密密钥(cryptographic keys)的使用。公钥(public key)与私钥(private key)的组合创建了基于所有权的强大数字身分参照根据。

公钥用以在人群中识别身份(如电子邮箱地址),私钥则是在数字交互中表达同意的一种方式。密码学是区块链革命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个记录系统

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在于信息登录和分配。他们适用于静态(static)数据(登录)或动态(dynamic)数据(交易),这是记录系统的一次革命。

在登录时,数据能以三种方式的任意组合储存在区块链上:

未加密数据(Unencrypted data)——可以让区块链中每个参与者读取,并且是完全透明的。

加密数据(Encrypted data)——能被有解密密钥的参与者读取。密钥提供在区块链上访问数据的权限,并也能证明数据是被谁添加与何时被添加的。

散列数据(Hashed data)——能与创建它的函数一同呈现,以显示数据并未被窜改。

区块链哈希值通常与链下(off-chain)存储的原始数据结合使用。举例来说,当信息主体能被线下存储时,数字“指纹”(fingerprints)通常会被划分进区块链。

这种共享记录系统能改变不同组织间一同工作的模式。

目前,由于数据通常存储在私人服务器中,因此在交易过程中,涉及流程、程序和交叉检查记录时,将产生巨大的成本。

证明不可变性(immutability)

区块链数据库的特色是它拥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因此,它常常被称为是不可变的。换句话说,更改数据库中的条目是一项巨大的工作,因为这会需要在每个节点上同时更改后续的所有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更像是一个记录系统而非数据库。

作为一个平台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ies)是第一个使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平台。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交易加密货币的平台,现在则更将其视为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的平台。

“智能合约”这个词语现在已经变得相当意义多元,但其概念可以被分为几种类别:

智能合约可以是(Nick Szabo 尼克·萨伯)在 1990 年代创造的“自动销售机”(vending machine)智能合约。这是指机器在接受到外部输入(加密货币)或其它发出信号触发区块链活动后会做出回应。

也有一些智能法律合约(mart legal contracts)或李嘉图合约(Ricardian contracts)。这类应用多数是基于一个概念,那就是合约是不同想法的结合,是参与者承诺同意这份合约的一个结果。因此,合约可以是口头协议或书面协议,现在也可以是区块链里的实用功能,像是时间戳(timestamps)、代币(tokens)、审计(auditing)、文件协同或业务逻辑等。

最后,还有以太坊智能合约(ethereum smart contracts)。这是一个通过程序来控制区块链资产,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执行交易的方式。以太坊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合约代码的平台。

区块链技术不是由新技术建构的。它们是将三种既有技术通过独特的组合方式而成。

 

04 什么是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

一个动态、独立维护的数据库

账本,作为会计的基础,与书写和金钱的存在同样古老。


(来源:Unsplash)

其记录媒介曾经是粘土、木棒(有火灾危险)、石头、莎草纸、纸张。当计算器在 1980、1990 年代变得普及化后,纸本记录便转为数字化,通常是经由手动输入数据而成。

这些早期的数字分类账(digital ledger)模仿了纸本世界的编目和会计,并且也说明数字化更多地是应用了纸本文件的既有作法,而非创建新方式。基于纸本纪录的制度仍是我们的社会骨干:现金、印鉴(seals)、亲手签名、账单、证书和复式簿记(double-entry bookkeeping)的使用。

而现在,计算能力与密码学的突破,以及一些新的有趣的算法之发现与应用,已让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s)成功创建。

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讲,分布式账本是在一个大型网络中,由每个参与者(或节点)独立保存和更新的数据库。这种分布是独特的:记录并非由中心化机构传递给每个节点,而是由每个节点独立创建并拥有的。也就是说,每个网络中的单一节点均处理各个交易项目,得出结论并对这些结论进行投票,以确保多数人同意此结论。

一旦达成共识,分布式账本便会更新,并且所有节点都会维护自己的分类账副本。这种结构让记录系统有了创新灵活性,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分布式账本是一种动态的媒体形式,其属性(properties)和功能(capabilities)都远超过静态的纸本分类账。

现阶段,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区块链)能让我们在数字世界中形式化(formalize)新型态的关系并加以保护。

这类新型态关系的要点是,通过分布式账本的架构和质量,我们就能免去信任成本(the cost of trust)(目前,“信任”主要由公证人、律师、银行、监管合规关、政府等提供)

我们在《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一文中曾经使用过的维基百科比喻,就约略提到了这种新型态关系的力量。

分布式账本的发明代表了信息的搜集与传播方式的革命。它适用于静态数据(登录)与动态数据(交易信息)。分布式账本让用户不再只能简单管理一个数据库,而是可以将力气用于如何使用、操作,并从数据库中提取更多价值——少一点如何维护数据库,多一点如何经营一个记录系统。

 

05 硬分叉与软分叉是什么?

区块链为何及如何分裂?

分叉(fork),或是分叉的威胁,似乎是加密货币领域的公认特征。但分叉是什么?为什么分叉会有这么大的影响?硬分叉与软分叉的差异在哪?


图|fork(来源:Unsplash)

“分叉”从编程术语来讲,是一个开源代码的修改。通常,分叉代码与原始代码类似,但经过重要的修改,两个“叉”(prongs)和平共存。有时,分叉被用来测试过程,但在加密货币里,它通常被用来实行基本面的更改,或使用与原有资产相似的(但不相等的)特征来创造新资产。

并非所有分叉的发生都是刻意的。使用广泛分散的开源代码库(open-source codebase),一旦当不是所有节点都能复制相同信息时,分叉有可能意外地产生。然而,通常这些分叉都能被识别并解决,主要的加密货币分叉都源于对植入哪些特性所产生的意见分歧。

记住一点,这些分叉有着“共享的历史”。每个链(旧的或新的)上在分叉之前的交易记录都是完全相同的。

硬分叉

编程分叉主要有两种类型:硬分叉与软分叉。

硬分叉是对旧版本的无效协议进行更改。假如旧版本持续运行,它们最终将使用与新版本不同的协议与数据。这会导致严重的混淆与可能的错误。

在比特币里,需要硬分叉来更改像是区块大小、解决加密难题的难度、新增额外信息之限制等定义参数。任何对这些规则的更改,都可能造成区块被新协议接受但被旧版本拒绝,并可能导致严重问题甚至有可能造成资金的损失。

举例来说,假如区块的大小限制由 1 MB 增加到 4 MB,一个 2 MB 大小的区块将能被运行新版本的节点所接受,但会被运行旧版本的节点所拒绝。

也就是说,2 MB 大小的区块通过某一更新后节点的验证并新增到区块链中。假若下一个区块是需要被运行旧版协议的节点所验证的呢?该节点会试图新增这个区块,但它会侦测到最新的这个区块并没有通过验证。因此,它将忽视该区块,并将新验证结果附加到前面一区块。突然间,你有了两个区块链,其中一条同时含有旧与新版本协议的区块,另一条仅包含旧版本协议的区块。哪条链的增长较快取决于哪些节点可以获得下一区块的验证,并且最终可能还会有额外的分裂。两条(或更多的)链是可以无限平行增长的。

这是一个硬分叉,它可能是混乱的,也可能充满着风险,因为在新区块中花费的比特币可能会再次花费在旧区块里(因为运行旧版本协议的商户、钱包与用户无法侦测到无效的新代码支出)。

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放弃其中一个分支转而支持某一分支,这涉及一些矿工的损失(交易本身是不会丢失的,它们只会被重新分配)。或者,所有节点都需要在同时切换到较新的版本,而这在分散的、广泛传播的系统内是不容易达到的。

或者,比特币会分裂,这已经发生了。(哈啰,比特币现金)

软分叉

软分叉仍然可以与旧版本一同运行。

举例来说,假如以限缩规则的方法更改协议,实现表层修改或添加不影响结构的功能,则旧版本的区块将能接受新版本区块。但反过来则行不通:新的、较为严格的版本将拒绝旧版本的区块。

在区块链中,理想状态下,矿工发现它们的区块被拒绝,就会自行升级。随着越来越多矿工完成升级动作后,拥有主要新区块协议的链会变得越来越长,会更加孤立旧版本的区块,这又能让更多矿工进行升级动作,并且系统会自动纠正。由于旧的和更新后的节点都接受新区块,因此新版本的区块协议最终将获胜。

举例来说,当社区决定将区块大小从现有的 1 MB 限制缩限到 0.5 MB。运行新版本区块协议的节点将拒绝 1 MB 大小的区块,并且会建构在前一个区块上(如果它是使用新版本的代码进行挖矿),可能会导致暂时的分叉。

这是一个软分叉,并且已经发生过好多次。最初,比特币并没有区块小的限制,是通过软分叉将 1 MB 的大小限制引入的,因为新规则比旧规则更为“严格”。而可以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强化代码的 pay - to - script - hash 功能,也是通过软分叉成功增加的。这类型的修正通常仅需要大部分的矿工进行升级,便可以让该分叉变得更可行,也降低了破坏性。

软分叉并不会带来困扰硬分叉的双花风险(double-spend risk),因为运行旧节点的商家与用户将能同时读取新旧版本的区块协议。

 

谁是中本聪?

比特币的创建者

谁是中本聪?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或她)是谁,但我们知道他做了什么。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币协议的发明者,他于 2008 年 11 月通过加密邮件列表(Cryptography Mailing List)发表了一篇论文。

然后他在 2009 年发布了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软件(bitcoin software client),并通过邮件列表与其他人一起参与该项目,直到 2010 年底,他才开始渐渐从社区中淡出。

中本聪在开源团队(open-source team)里与人合作,但他十分小心谨慎,从不透露任何关于他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后得到他的消息是在 2011 年春,当时他说他已经“转向着手其他事情”了。


(来源:Pixabay)

但他是日本人,对吗?

我们最好不要以貌取人。又或者事实上,也许我们应该这样。

“Satoshi”的意思是“思路清晰,思维敏捷; 明智的”。“Naka”可以表示“中介,内部或关系”。“Moto”可以表示“起源”或“基础”。

这些特质都适用于一个通过设计一个构思巧妙的算法而开创比特币的人。当然,这种结论也存在问题,因为每个单词可能都有多重含义。

我们无法确定他是不是日本人。事实上,如果假设中本聪实际上是‘他’,也是相当冒昧的。

我们只是将它用作一种比喻,但考虑到这可能是一个假名,中本聪可能是‘她’,甚至是‘他们’。

有谁知道 Nakamoto 是谁?

没有,但人们在猜测时使用的侦探技术有时甚至比答案更有趣。身为纽约客的乔舒亚·戴维斯(Joshua Davis)认为中本聪是迈克尔·克里尔(Micheal Clear)一位都柏林的三一学院的(Dublin's Trinity College)加密学专业毕业生。

他通过分析中本聪 8 万字的在线作品并寻找语言线索来得出这个结论。他还怀疑是芬兰经济社会学家和前游戏开发商维利·莱道恩维尔塔(Vili Lehdonvirta)。

两人都否认他们是比特币的发明者。克里尔在 2013 年 Web 峰会(2013 Web Summit)上公开否认自己是中本聪。

亚当·彭因堡格(Adam Penenberg)在《快公司》(FastCompany)上质疑这种说法,他认为中本聪实际上可能是三个人:尼尔·金(Neal King)、 弗拉基米尔·奥克斯曼(Vladimir Oksman)和查尔斯·布里(Charles Bry)。他通过把中本聪的比特币论文中的特有短语输入到 Google 中,看它们是否在其他任何地方被使用过而得出这个结论。

这些特有短语之一,“计算上不可逆转”(computationally impractical to reverse),在这三个人的专利申请中出现,后者是用于更新和分发密钥方面的专利。最初由中本聪用于发表论文的 bitcoin.org 域名已在专利申请提交三天后注册。

它在芬兰注册,而其中一位专利作者在域名注册前六个月到过那里。所有人都否认了这一点。克里尔也在 2013 年 Web 峰会上公开否认自己是中本聪。

无论如何,当 bitcoin.org 于 2008 年 8 月 18 日注册时,注册人实际上使用了日本匿名注册服务,并使用日本 ISP 托管它。该网站的注册于 2011 年 5 月 18 日转移到芬兰,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芬兰的理论。

其他人认为是一位居住在芬兰的开发人员马地·马尔米(Martii Malmi),并且他从一开始就参与了比特币,也开发了用户界面。

日本文化爱好者并居住在日本的杰德·麦卡勒布(Jed McCaleb),也被认为是可能的人选之一,他创造了后来陷入困境的比特币交易所 Mt.Gox,并联合创立了去中心化支付系统(decentralized payment systems)瑞波(Ripple)以及后来的恒星(Stellar)。

另一种理论认为,计算机科学家 唐纳德奥马霍尼(Donal O'Mahony)和迈克尔·皮尔斯(Michael Peirce)是中本聪,主要是依据他们撰写的关于数字支付的论文,和他们与赫达逊·特瓦瑞(Hitesh Tewari)共同出版的一本书。此外,奥马霍尼和特瓦瑞也在三一学院学习,与前面提到的克里尔就读于同一所学校。

魏兹曼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的以色列学者多利特•罗恩(Dorit Ron)和阿迪•沙米尔(Adi Shamir)撤回了论文中提出的指控,该文件显示了中本聪和“丝绸之路”(Silk Road)之间的联系,后者是由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于 2013 年 10 月取缔的黑市网站。他们曾表示,一个据称由中本聪拥有的地址与该网站之间存在关联。安全研究员达斯汀 D·特拉莫(Dustin D. Trammell)表示拥有该地址,但否认他是中本聪。

2013 年 5 月,互联网先驱特德·尼尔森(Ted Nelson)又给出了新的可能人选: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教授,不过也仅是仰赖间接证据推论出的。

2014 年 2 月,新闻周刊(Newsweek)的莉亚‧麦格拉‧古德曼(Leah McGrath Goodman)声称追踪到了真正的中本聪。而他所指定的人选,中本多利安(Dorian S Nakamoto),后来则表示对比特币一无所知,最终聘请律师并发表了官方声明。

哈尔·芬尼(Hal Finney)、迈克尔·韦伯(Michael Weber)、戴伟(Dai Wei)和其他几个开发者,定期地在媒体以及线上公开的讨论中被认为可能是中本聪。根据对比特币白皮书的分析,来自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的一组法医语言学专家认为比特币的真正创造者是尼克・萨博(Nick Szabo)。

喜剧演员兼作家多米尼克·弗里斯比(Dominic Frisby)也表示,BitGold 创造者萨博在他的著作《比特币:货币的未来》(Bitcoin: The Future of Money)中是最有可能的中本聪人选。他的详细分析涉及中本聪写作的语言学,判断他的 C ++ 的技术水平,甚至还有中本聪可能的生日。

在 2015 年 5 月发布的纳撒尼尔·波普尔(Nathaniel Popper)的书《数字黄金》(Digitial Gold)中,波普尔透露,在一次活动中,鲜少被遇见的萨博再次否认他是中本聪。

然后在 2015 年 12 月初,Wired 和 Gizmodo 两媒体的报导暂声称将中本聪确定为澳大利亚企业家克雷格・赖特(Craig S Wright)。WIRED 引用了“靠近赖特的匿名消息来源”,他提供了电子邮件,成绩单和其它文件的缓存,这些文件指出了赖特在比特币创建中的作用。Gizmodo 引用了一些文件的缓存,这些文件来自声称攻击了赖特的商业电子邮件帐户的人,以及对与他关系密切的人进行的采访。观察者们已纷纷指出,赖特与中本聪的关联只是一场骗局,但这些公布出来的大量证据无疑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引发猜测。

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这些可能是中本聪的人都坚称他们不是。

那么我们了解他的什么呢?

我们所知道的一件事是,基于对比特币开发早期阶段与他有关的人的访谈,中本聪对比特币这个系统可谓是深思熟虑。

根据核心开发人员杰夫‧加齐克(Jeff Garzik)的说法,中本聪的代码不是传统的,因为他未应用与典型软件工程师相同的严格测试。

他有多富有?

比特币和密码学权威塞尔吉奥‧勒纳(Sergio Lerner)的分析指出,中本聪挖掘了比特币网络中的许多早期区块,而且他已经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大约有 100 万枚未使用的比特币。在 2013 年 11 月汇率为 1,000 美元时,这笔钱就值 10 亿美元。

他正在做什么?

没有人知道中本聪将要做什么,但是他在 2011 年 4 月 23 日发给软件开发人员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里说:“我已经转向着手其他事情了。它(比特币)已经在加文‧伍德(Gavin Wood)和大家这样可靠的人手里了。”

他是否为政府工作?

这些当然是谣言。有人将他的名字解释为“中央情报局”,但人们只会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这就是阴谋论的本质。

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为什么三个字母的机构会对创建一个随后被用作匿名交易的加密货币感兴趣,后者还导致参议员和联邦调查局等部门和人员,为潜在的恐怖主义和其他犯罪活动绞尽脑汁。毫无疑问,阴谋论者也会就此发表意见。

也许知道中本聪是谁并不重要。核心开发人员加齐克简洁地说明了这一点。“中本聪释出了一个开源系统,目的是为了不必知道他是谁,相信他是谁,或者关心他的知识,”他指出。开源代码不是用来隐藏秘密。“源代码(source code)说明了一切。”

此外,加齐克认为使用假名是明智的,因为它迫使人们专注于技术本身而不是技术背后的人。最终,比特币如今获得了比中本聪更大的影响力。

话虽如此,但如果真正的中本聪出现了——请和我们联系!

 

07 什么是闪电网络?

链下交易渠道

作为被誉为正在开发的加密货币最有力扩容方案之一,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有效地在比特币之上搭建了新的一层,使交易可以快速和平价地净结算(net settele)到比特币区块链。


图|闪电(来源:Pixabay)

闪电网络由 Thaddeus Dryjia 与 Joseph Poon 在 2015 年的一份白皮书中提出,它立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之上。该网络由用户生成的渠道(user-generated channels)组成,这些渠道以安全和无信任的方式来回发送付款(无信任意味着你不需信任、甚至不需知道你的交易对象)。

比如说,我想要为我所看的每一分钟视频而给你付款。我们将开通一个闪电通道(lightning channel),随着时间滚动,我的钱包会定期付款给你。当我结束观看时,我们将关闭该渠道,并将交易净额结算入比特币区块链网络。

因为交易仅在你我之间而不需要向全网广播,所以它几乎是瞬时的。并且因为没有需要被激励的矿工,因此相关的交易费用会比较低甚至不复存在。

它是如何运作的呢?

首先,希望相互交易的两方建立了一个多重签名的钱包(multisig wallet)(需要多个签名才能进行交易)。该钱包持有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该钱包的地址将存入比特币区块链。如此便设置了付款渠道。

设置好付款渠道后,双方便可以进行无限数量的交易而无需涉及存储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信息。每次交易,双方都签署一个更新的资产负债表以反映其各自钱包上仍存储的比特币。

当双方完成交易后,他们关闭闪电通道,并将最终的余额计入比特币区块链中。如有争议,双方均可使用最近签署的资产负债表来恢复他们钱包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闪电交易无需特别设置直接渠道——你可以通过与您有关的人员之间的既有渠道向某人发送付款。网络会自动找到最短路径。

随着隔离见证在比特币和莱特币网络上的应用,闪电网络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显着的推动。 若无这一升级中的交易延展性修复,闪电网络上的交易将因风险太大而无法使落实。

如果底层的区块链缺乏安全性,闪电网络就不会那么安全,这意味着它将主要用于风险较低的小型甚至微型交易。较大额度的交易则更可能在原始层上完成。

我们现在何处?

尽管闪电网络原本是为比特币而设计的,该技术目前正在为一系列加密货币开发,比如莱特币(litecoin)、恒星币(stellar)、zcash、以太坊(ether)和瑞波币(ripple)。莱特币更计划与比特币同时发布其闪电网络版本。

2017 年 12 月,三个最活跃的闪电网络实施者(ACINQ、 Blockstream 和 Lightning Labs )旗下的初创公司公布了测试结果,包括实时交易的情况,证明他们的软件现在是可互操作的。

此外,闪电网络的第一版规范已经发布。这将鼓励其他实现与应用的开发。

但是,该网络尚未准备好发布。 工程师尚未发布真实用户可以进行交易的软件。 支持闪电网络作为付款方式的应用程序已经出现,但到截至目前它们依然不易使用。

这并没有阻止一些从事项目工作的人在比特币网络上测试闪电交易。 然而,闪电开发商不鼓励这样做——它不仅会分散开发者的注意力,还会使用户的资金面临风险。

考虑到代码的复杂性和严格测试的需要(毕竟我们讨论的是付款),开发人员敦促公众保持耐心。此外,除非隔离见证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否则闪电网络无法大规模实现。虽然有些人认为现在有足够的隔离见证支持在主网上运行闪电网络,但其他人预测,一个可用的闪电网络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2018 年 3 月,加州初创企业闪电实验室(Lightning Labs)宣布推出测试版软件,投资者和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是该技术迄今为止第一个经过全面测试的技术版本。但它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交易量是有限的,而且该版本的受众是开发人员和高级进阶用户。

 

08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金融?

通过跨境支付、新资产类型与监管合规等

世界各地许多大型银行、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智库、咨询公司和政府委员会的未来学研究实验室都曾提过这个问题。

R3CEV,一家由世界上大型银行所组成的组织,正试图解释这个问题。高盛、麦肯锡和消费者研究(Consumers’ Research),都曾经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精彩的报告。英国政府、美国参议院、加拿大、澳洲和欧盟也都对此进行调查。

许多初创公司也为其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制作了白皮书,其中通常会提到一个更大的社会问题:“这项技术将如何改变社会呢?”

多数研究强调了以下四个主要的改变领域:


(来源: Needpix)

跨境交易的基础设施

如同我们知道的,数字革命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媒体,而这对金融产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然,金融机构早已开始使用计算机,他们在 1970 和 1980 年代以计算机作为其数据库,在 1990 年代用计算机制作网站页面,并在 21 世纪转移至行动应用程序的开发。

但数字革命尚未改变跨境交易的部分。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仍是个大问题,依然使用相同的业务执行程序,银行持续使用复杂的基础设施来进行跨境汇款这样的简单交易。

以下的信息图由理查德˙根德尔˙布朗(Richard Gendal Brown)所提供,呈现了自 1970 年代发展至今,跨境银行业务的基础设施与中介机构。

这种架构是金融产业使用高度安全保护的私人数据库的结果。而数字化仅意味着我们将信息较为快速一些地分类到私人数据库中。

区块链技术则让金融机构得以彼此建构直接关系,不再需要代理银行(correspondent banking)。R3 主要的产品 Corda 旨在处理代理银行业务。Corda 是由“accord”(协议)和“cord”(圆形上两点所形成的直线)组成的词汇。

在 Corda 的案例中,圆圈是由使用共享账本的银行所组成,它们使用共享账本来处理交易、合约和重要文件。


图|传统跨境银行业务的运行方式(来源: Richard Gendal Brown)

布朗曾任职于 IBM 的区块链项目,后来又转职到 R3CEV。

彼此竞争的金融机构可以使用这类通用数据库来追踪交易的执行、清算和结算,无须涉及任何中央数据库或管理系统。简而言之,银行将能通过以往所无法执行的方式来形式化与保护彼此的数字关系。

在上述的表示中,这意味着代理银行业务协议(correspondent banking agreements)与实时全额支付系统(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RTGS)将被取代。

交易可以在直接在无摩擦的 P2P 基础上进行。Ripple,一个私链,被用来解决多数这类问题。

作为一个分类的数字资产

比特币创造了一些独特的东西:数字财产(digital property)。

在比特币之前, “数字(digital)“并不少见。任何数字化的事物都能透过单击按钮即可复制。只要看看音乐产业与专辑销售,我们就会相信这一点。

但比特币做了一些新奇的事情:它创造了不可被复制的数字代码。

因此,自从发明了位元字符,第一次有了一种无法复制数字的方法。这赋予了数字代码一种价值。截至今日,比特币的价值正是基于区块链的这种能力,防止双重支出与伪币的产生。

考虑到这一点,比特币开发者率先创造了可做为公司股票的彩色币(coloured coins)。这些币的‘色彩’代表了私人加密密钥提供的所有权信息。

在获得美国证监会(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的许可后,在线零售业巨头 Overstock 公司宣布将在自己的 tØ 区块链平台公开发行公司股票。我们也看到了“数字货币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与 ”appcoins“(用于协助项目开发融资之应用程序的原生加密货币)的出现。

这些例子仅是区块链数字资产的一部分。区块链可以做为资产,也可以用于运营市场本身。

基本上,这些将数字资产视为无记名票据(bearer instrument),是一种广泛、灵巧的应用。

治理与市场

然而这种能力不仅是用来记录交易活动。举例来说,纳斯达克(Nasdaq)是第一个建立让私营公司使用区块链发行或交易股票平台的公司之一。

还有一些开发人员正在编写金融工具,可以用于预先编写(pre-programed)并执行企业的工作和业务逻辑。

在 2016 年,一个称为 DAO 的区块链项目在以太坊区块链(ethereum blockchain)运行,旨在模拟众筹市场(crowdfunding market),你对基金的贡献百分比,就代表了对对整个基金支出有多少投票权。

监管报告和合规性

对监管者来说,区块链可以是完全透明和合适的记录系统。经过编码,它们也能被用来对符合监管申报的交易进行授权。

举例来说,银行对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 FinCEN)等机构具有严格报告的义务。只要银行批准任何超过 10,000 美元的交易,都需要向 FinCEN 报告,而 FinCEN 会存储信息,以作为反洗钱数据库。

清算和结算

对于纸本世界的交易,清算与结算的交易的时间架构通常是 ‘T+3’──也就是交易后的三天进行结算。

通过区块链技术,整个交易周期──执行、清算与结算──都可以在同一步骤发生。数字资产下,交易便意味着结算,并且对加密密钥和数字所有权的掌握,使其能降低交易后的延迟(post-trade latency)与对方不履约的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

会计与审计

尽管多数数据库都是某个时间点的快照,但区块链数据库是根据自己的交易历史来建构的,它们是一个具有前后关系、自身历史和独立纪录的数据库。

这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是深远的。

 

09 区块链和数据库有什么不同?

要从架构和管理决策来看

正如同我们在“区块链技术是什么(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一文中所述,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从架构开始就是不同的,或者说其技术如何部署便是不同的。

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中所运行的数据库最常使用主从式(客户端-服务器 client-server)网络架构。

帐户具有权限的用户可以更改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上的条目。通过更改“主副本(master copy)”,当用户透过计算器访问数据库,便能获得最新版的数据库条目(entry)。管理员仍可以控制和管理数据库,并作为中央机构同意访问或授予权限。

这与区块链有所不同。


(来源:Pixabay)

在区块链数据库中,每个参与者都能维护、计算和更新数据库的条目,所有节点共同运作以确保获得相同的结论并为网络提供内在建置的安全性。

这种差异的结论就是区块链非常适合作为某些功能的记录系统,而中心化数据库(centralized database)完全适合其它功能。

去中心化控制

区块链允许互不信任的不同方,在无须中央管理员的情况下共享信息。交易由共识机制(consensus mechanism)下的用户网络运行,以确保每人均能同时创建相同的共享记录系统。

去中心化控制的价值在于其消除了集中控制的风险。在中心化数据库里,任何具有足够权限者都能破坏其中的数据,使得用户需要依赖管理员。

在多数情况下,一些管理员已赢得用户的信任。举例来说,人们的钱不会被将资金记录在私有数据库中的银行所窃取。这可以说明为何你想要有中心化的控制。

但这也说明了那些具有控制力的单位,像银行,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保护这些中心化数据库,不被黑客、或是任何想从其他人的损失来获利的人所更动。假如我们所信赖的中央管理员在信息的保密上失败了,那么我们就会产生损失。

自身历史

大多数中心化数据库会保留特定时刻的最新信息,这通常多少是某个时刻的截取纪录。

区块链数据库能保留当下相关的信息,也能保留所有过去的信息。区块链技术能创造具备自身历史的数据库。它们会不断扩展,同时还能提供实时的纪录。

渗透或更改这些数据库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因此人们称区块链数据库为不可篡改的(immutable)。这也是我们能开始见到数据库演变为记录系统的过程。

性能

虽然区块链可以当作为记录系统,且是一个理想的交易平台,但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 Visa 和 PayPal 采用的数字交易技术相比,它是相当缓慢的。

虽然这些性能在未来有可能被改进,但区块链技术的本质便需要牺牲一些速度。分布式网络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意味着它们不共享或聚合处理能力。它们彼此在网络中独立运作,并将其运行结果与网络的其他方相比较,直到达成共识便代表某件事的发生。

另一方面,中心化数据库已经存在多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性能不断增长,遵循一个定义数字时代创新的公式:摩尔定律(Moore's Law)。

保密

比特币是一个不受写入或读取限制(write-uncontrolled, read-uncontrolled)的数据库。这表示任何人都能在链中写入新区块,也能读取链上的区块。

类似于中心化数据库的许可链,则是一个有写入或读取限制(write-controlled and read-controlled)的区块链,这意味着网络或协议将被设定为仅有有权限的参与者能在数据库中写入或读取信息。

但,假若保密是其唯一的目标,并且信任也不是问题,区块链数据库就没有胜过中心化数据库的优势了。

隐藏区块链的信息需要大量的加密(cryptography)和网络节点的相关计算负担。将数据完全隐藏在私有的、甚至是不用网络连接的数据库,似乎是更有效的方式。

想想伊森˙亨特(Ethan Hunt)在“碟中谍”系列中入侵的数据库,你便能了解私有数据库中可以有什么样的保密程度。

 

10 什么是隔离见证?

一种存储交易数据的新方法

SegWit(Segregated Witness 的缩写)即“隔离见证”,是改变数据存储方式的一种协议升级。它于 2017 年 5 月 10 日在莱特币网络上激活,并于 2017 年 8 月 23 日在比特币网络上激活。


图|比特币(来源:Pixabay)

开发者彼得·沃尔(Pieter Wiulle)于 2015 年 12 月举办的扩充比特币会议(Scaling Bitcoin conference)中首次提出了该想法。

很多人为这个期待已久的比特币扩充方案(bitcoin』s scaling problem)而欢呼。由于主协议上最大区块大小为 1 MB,限制了比特币每秒能处理的交易笔数为 7。这会限制比特币的增长潜力,并阻碍其成为一个有用的高体量的支付系统。

尽管 SegWit 升级使得比特币区块能够处理更多的交易笔数。但它初始的意图在于修复比特币代码中一个被称为“交易可塑性”(transaction malleability)的漏洞。该漏洞使得任何人都能修改交易 ID(以及哈希值),但不包含交易中的内容。尽管这于比特币而言,并非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它阻碍了比特币发展更复杂的功能,比如第二层协议(second-layer protocols)以及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

隔离见证通过去除签名信息(或者也被称为“见证人”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基本交易块(base transaction block)之外,来修复了交易扩展性的问题。凭借该措施,可以在不影响交易 ID 的情况下更改签名和脚本(scripts)。

减肥

一个更重要的附带好处是,如果没有签名信息,交易的重量(transactions weigh)就会小得多。这意味着更多信息可以适用于比特币区块,而且比特币可以在不改变区块大小的情况下处理更大的吞吐量。

隔离见证引入了一个新的观念,称为“区块重量”(block weight)。这是有签名数据和没有签名数据的区块尺寸(block size)的混搭,其容量被设定在 4 MB,而基本交易区块的大小则保持 1 MB。这意味着隔离见证的升级能与先前的协议兼容,免去了硬分叉的需要。

所以,隔离见证并不增加区块容量的上限,但它的确使得上限 1 MB 的区块内可以处理更多数量的交易。4 MB 的容量包括隔离见证的数据,这严格来说并不是 1 MB 的基础交易区块的一部分。

更上一层楼

隔离见证促成的另一大进步是它支持第二层协议的发展,例如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对扩展性问题的修复使得任何依赖未确认交易的功能,风险更低且更容易设计。

闪电网络将通过在链下(off-chain)进行频繁、小额交易,只在用户准备就绪时才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发生交易,进一步提升比特币的交易容量。

隔离见证的激活也促进了其他功能的开发工作,比如默克尔抽象语法树(Merklized Abstract Syntax Trees, MAST)(它使得比特币能实现更复杂的智能合约)、 Schnorr 签名(另一个能提升交易容量的功能),以及 TumbleBit [一个匿名的顶层(top-layer)网络]。

并非所有人都乐见于此

并非所有比特币社区的人都赞同隔离见证是比特币上期待已久的扩充方案。有些人认为它只是“把路上罐头踢开”,充其量只是个暂时性的解决方案。

对隔离见证的抵制是比特币现金(BCH)发展的背后成因之一。比特币现金是比特币网络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选择实现更大的区块大小上限,而非依赖于新的交易结构的比特币网络的分支。

我们在何处?

尽管隔离见证的升级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但其进度十分缓慢。在本文写作时,只有 14% 的交易使用新的格式。

主要原因是许多钱包尚未支持隔离见证。有些业内大厂如 Trezor 、 Ledger 、 Electrum 以及 Kraken 已经支持了隔离见证。Coinbase——以交易笔数计最大的钱包供应商——正致力于此,并预计能在 2018 年执行该升级。而最受欢迎的比特币全节点钱包 Bitcoin Core,预计将于 2018 年第一季度完成隔离见证的升级。

随着比特币主代码也进行友善隔离见证(SegWit - friendly)功能的调整,这可能会导致比特币的使用与额外功能试验的增加。Bitcoin Core 在其网站上保留了一份列表,列出了从事 SegWit 集成的企业和项目——在本文写作时,已经部署了 19 个实施,还有 90 个已经准备就绪。

随着更多钱包接受升级,使用隔离见证结构的交易百分比将增加,并且比特币费用应该随区块包含更多的交易数而下降。此外,闪电网络和类似的第二层协议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动,以扩大比特币的使用范围并提升其潜力。尽管这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这种变化是重要的,并且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1 什么是EOS?

EOS 是 EOS 区块链的原生加密货币,开发目的是促进高效和可扩展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区块链包括一组类似于操作系统的服务与功能,工作原理类似于以太坊平台。

EOS 于 2017 年由私人公司 Block. One 推出,作为一种开源软件于 2018 年 6 月正式发布。EOS 旨在借助其授权权益证明共识机制(DPoS)实现比比特币和以太坊更强的可扩展性。

白皮书中内容表明,EOS 借助这种机制可以实现更为快捷的交易流程,因为它只有 21 个区块生产节点。这意味着网络只需在 21 个节点中达成一致就能产生一个区块,而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则拥有数百万个节点。

EOS 拥有 4 个与众不同的特征。

首先,EOS 交易速度快,只需 0.5 秒就能确认一笔交易,而完成一则交易也只要约 2 分钟。

其次,EOS 代币不收取转让费用,因为没有开采费用。

然后,EOS 是网络上唯一一种可以用来获取开发人员运行去中心化应用(DApp)所需资源的加密货币。这些资源便是 CPU(用来运行 DApp 所需的处理能力),NET(宽带网络)以及 RAM(数据存储)。

最后,加密货币在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持有 EOS 代币的人才有权为运营网络的区块生产者投票。

以太坊与 EOS 之间一个重大区别在于,编程人员可以在 EOS 中开发 DApp 时使用任何 WebAssembly 编程语言(比如 C++、Java、Python 等计算机语言),但在以太币环境中则必须使用本地的编程语言,别无他法。

另外,EOS 的股权权益证明共识机制(DPoS)与以太坊的权益证明机制有所不同。那么,EOS 如何运作呢?

发行和保险

Block. One 于 2018 年 6 月完成一年期运营,共计 350 个发行周期,随即完成了首次代币发行(ICO)。此次 ICO 一年筹集了超过 40 亿美元的资产,售出 10 亿枚代币。

90% 的代币卖给了首次代币发行参与者,另外 10% 留给了 EOS 运营团队。

在每次代币发行阶段最后,该阶段需要发行的代币总量将会分配给各个贡献者,具体数额将基于他们贡献的 ETH 占比。EOS 代币最初发行时名为 ERC-20 代币。

之后,这些代币重命名为 EOS 代币。

网络设计和安全模型

为保障网络安全,EOS 采用授权权益证明机制(DPoS)。这一机制运用实时投票,同时结合社会信誉系统来达成共识,从而确定能够在区块链中创造下一个区块的交易者。

每一个 EOS 代币持有者都对网络上发生的事情有影响力,而他们的影响则与持有的代币数额成正比。投票过程一直存在一些争议。

如果想要投票,用户必须在三天内用代币质押,而且代币质押后就不能出售,如果在此期间代币的价格发生变化,用户要自行承担亏损。

货币政策

EOS 代币没有最高供应限额。授权权益证明机制利用通货膨胀为交易提供资金并支付给区块用户。

 

12 什么是去中心化应用?

互联网用户对其分享在当今网站上的数据并不具有唯一的控制权(sole control)。以太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试图利用区块链来纠正设计者眼中互联网有问题的部分。

以太坊就像一个 “去中心化应用商店”,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创建去中心化应用(DApp),这与诸如如今的 Gmail 或者 Uber 应用不同,DApp 不需要中间商来运营或管理用户的信息。

DApp 直接连接用户与供应商。

一个例子是,将这种设计用于一个去中心化、抗审查的推特(Twitter)。一但你向区块链发布一条消息,它就不能被删除,即使是创建去中心化推特系统的公司也不能删除它。

因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DApp 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其主要特性是开源,不会因为某一中心点出现问题而崩溃。

三种类型

随着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以太坊的支持者可能会对将 “所有事物” 去中心化感到兴奋。但用户能够使用以太坊平台构建的应用程序的类型是比较有限的。以太坊白皮书将 DApp 分为了三类:管理资金类、涉及资金类,以及包含投票与治理系统的其他类。

在第一类应用中,用户可能需要交换以太币(Ether)作为与另一用户签订合同的方式,使用以太坊网络的分布式计算节点作为一种便利化数据分发的方式。


(来源:CoinDesk)

第二类应用将资金与来自外部区块链信息混合。比如,一个依赖于外部天气信息的农作物保险应用程序。一个农民买了一种衍生品,如果干旱影响了他的工作,这种衍生品就会自动赔付。

为了执行任务,这些智能合约依靠所谓的 “预言机” 来传递最新的外部信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开发人员质疑该用例以去中心化方式完成的可能性。


(来源:CoinDesk)

如果比特币可以消除权威金融机构这一中间层,那么是否有可能在其他公司和组织上重复同样的事情?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就是这样一个 “雄心勃勃” 的 DApp。这是第三类应用。


(来源:CoinDesk)

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无领导的公司,在一开始就设定规则,规定成员如何投票、如何使用公司资金,然后按照设定的规则发展。

 

13 未来公司的终极模式长啥样?

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想象一下: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四处巡航,正在寻找乘客。

乘客下车后,这辆车使用其利润去充电站充电,在其初始的编程设定外,不需外部的帮助就可以决定如何执行其任务。

这是由前比特币核心协议开发者麦克·赫恩(Mike Hearn)提出的 “思维实验”,他描述了一个未来 30 年左右比特币如何助力无领导组织的愿景。

赫恩所描述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组织或者说 DAO 的理想用例,该想法在比特币诞生(2009 年)后不久就在社区流传开了。他们的想法是,如果比特币可以消除金融中间人,那某一天公司以及其他组织就可能实现无层级化管理的运作。

简而言之,DAO 的目标是为公司硬编码一套从一开始就会遵守的某些规则。可以是留出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某项事业,或者决定改变这一规则的过程。

抽象来说,这同一个正常公司的运作类似。但大不同之处在于正常公司的规则并非数字化地强制执行。

The DAO

“The DAO” 是这类组织最为知名的一个尝试。它诞生于 2016 年,尽管它在几个月后就失败了,但它是人们脑中所想的可以呈现这项技术的优秀案例。

该计划是让参与者接收 DAO 代币,并对要融资的项目进行投票。其依靠 “群体智慧(wisdom of crowds)” 来决定投资哪个项目。


(来源:CoinDesk)

DAO 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当今组织的治理:

  • 任何连接网络的人都可以购买或持有 DAO 代币;
  • 创建者可以设定任何投票的规则。

抽象而言,DAO 的功能都相似,它们依赖同智能合约或预先编程设定、描述 “系统中可以发生什么” 的规则。

通过智能合约来执行多种任务,比如在特定日期后或在一定比例的投票人同意向某项目投资后,才能发送相关资金。

一些支持者表示,除了做出与金钱有关的决策之外,DAO 还可以为任何需要做出决策的组织服务。

基本来说,他们认为 DAO 是一种以加密方法来保证民主的方式,利益相关者可以投票选择增加或改变规则,甚至取缔成员资格。

安全性

一但DAO 或者与其相关的智能合约被部署在了以太坊区块链上,就很难再更改。这也许是一个 “不错的” 特性,因为某个人或某个企业不会拥有改变规则的能力。

但其亦有巨大的隐患,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如果某人在 DAO 的运行过程中发现了漏洞,即使是开发人员也无法修改代码,更不用说修补这个漏洞了。这是 DAO 的问题,就算你知道攻击者在转移你的资金,你也无法加以阻止。

以太坊的主要开发者为了将资金返还给所有者,曾回滚了以太坊的交易历史,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决定,最终导致了以太坊社区的分裂。

未来类似情况的最佳解决方案仍在讨论之中。

 

14 为什么要使用区块链?

区块链 101 是一份重新系统性正确认识区块链技术的入门指引

作为记录系统的一部分来管理和保护数字关系

随着人们对区块链这项发明的含义理解得愈发全面,有关区块链的炒作也越来越多。这可能是因为,设想一个区块链的高级应用案例十分容易。

人们对这项技术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已经耗费了数百万美元,同时,人们也进行了大量测试,以确定区块链技术是否适用于各类场景。

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世界中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提供了全新的工具,消除了对许多中心化管理员的需求,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字关系。区块链技术革命旨在塑造并维护新型数字关系,并将成为互联网交易及价值交互的基石。

但是,在所有关于构建互联网交易层数字主干的讨论中,有时运用区块链、秘钥和加密货币并不是正确的选择。


图 | 要不要使用区块链?(来源:CoinDesk)
许多团队创建了流程图,用来帮助个人或集体在区块链或主副本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之间做出选择。以下因素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

数据是否有可审计的动态历史记录?

由于物理特性及其外观十分复杂,所以纸张很难伪造。就像在石头上蚀刻一样,纸质文件有一定保存时限。

但是,如果数据在不断变化,定期产生频繁交易,那纸质媒介就跟不上系统记录了。人为导入数据也有自身限制。

因此,如果数据及其历史迭代对其正在帮助建立的数字关系十分重要,那么区块链通过在记录系统中写入新条目,再由许多保管人保管这一过程则恰好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

数据应该或能够由中央主管机构控制吗?

仍由第三方负责某些验证和授权的原因有很多。有时第三方控制是完全恰当可取的,如果数据隐私是重中之重,那么我们甚至可以让数据与网络断连,从而保护数据。

但是,如果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基于账户和登录)并不足以保证数字身份的安全性,区块链技术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正如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他(或她)影响深远的著作《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所写的那样:“商家必须对客户保持谨慎,不断向他们索取超过本身所需的更多信息,而一定程度的欺骗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私钥让推送交易成为可能,这一类型交易不需要中心化系统和用于建立数字关系的账户。如果数据库需要数百万美元来保证每一笔交易的安全,那么区块链技术则有可能成为解决方法。

交易速度是最应当考虑的因素吗?

这一数据库是否需要高性能的毫秒级交易处理能力?

如果该数据库恰恰需要高性能毫秒级的交易处理能力,那么最好坚持使用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将区块链用作数据库会让流程变慢,同时存储数据需要耗费成本 — — 处理(或“挖掘”)区块链中的每个区块都需要花钱。而中心化数据系统则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model),这种模式更快、更便宜,至少目前如此。

虽然我们仍然不知道区块链的所有局限性和可能性,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已通过审查的区块链的使用案例都是关于作为记录系统的一部分来管理和保护数字关系。

文章内容来源:coindesk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