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监管升级,允许国人持有 BTC 的态度会变吗?

收藏
分享

北京的早晨,倾盆大雨,在书桌前阅读大家给公号的留言,朋友们关心是否有一天法律突然不允许国人持有 比特币 。就这个问题,飒姐给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Part 01

中国监管数字代币的模式

读者都是圈里人,就不赘述区块链等加密技术的具体技术特征了。可以肯定的是: token 激励本身也是区块链应用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人认为token才是区块链应用的灵魂。

国内对于数字代币的法律评价基本是“三元论”,第一,对于加密技术,鼓励促进,甚至颁布了《密码法》从法律层面予以正面保护;第二,对比特币、以太币等2017年9月4日之前就已在国外出现、发行,流通量较大的数字代币,司法实践中的态度不一;第三,对于在国内发行,或是融资受众主要是中国人的发币行为,都被94公告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相应发行的代币也被一并打击。

加密技术本身的法律风险有限,主要是帮信罪等,可能会成为为虎作伥的工具,请加密技术科技类公司注意不要成为其他犯罪的帮助犯。

具体而言,基于区块链等加密技术而研发使用的数字货币,在我国有四种法律结果。

第一种是官方研发,目前在各大银行试用的数字法币ERMB, 有国家强制力背书,属于法币,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法币(正式推出之后,境内人员和商铺必须接受)。

第二种是BTC比特币,2013年给了明确的法律定性。恰逢《民法典》出台,第127条明确保护中国人的虚拟财产。通过立法者杨立新老师的论文,我们可以得知,对于虚拟财产是当做物权进行保护的,而BTC就是一种虚拟商品(属于财产)。通过大前提小前提得出结论,由此可知,BTC是一种中国人可以持有的虚拟财产。

第三种,联盟链中的通证,在央企国企民企都有尝试,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应用较为成熟,法律认为这些代币就是一种集团内部的权利凭证,合规程度较高。

第四种是ICO的虚拟币,基本态度是取缔,94公告的严厉程度,至今让飒姐难以忘怀,当天下午五点,整个币圈风声鹤唳,然后就是连续三四个月的国际大迁徙,飒姐几位老友也辗转到日本、新加坡、澳洲、加拿大等国。

Part 02

其他国家的涉币监管

飒姐团队总结了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的监管方案,对于区块链等加密技术本身,国际社会的态度基本都看好,有些国家的官员甚至表示区块链技术是未来世界的基石。

目前,也有国家开始尝试数字法币,鉴于其法币地位,合法性自不待言。需要了解讨论的是,对于发币之外的数字代币,其他国家的监管方案如何?

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将比特币与以太币等代币进行法律上的 区分 对待。而是采取对于数字代币统一分类监管的办法,基本上采取了“三分法”:

一是支付型代币,BTC即是此类,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付手段;

二是证券型代币,有金融属性,使用证券、金融衍生品相关法律进行规制;

三是功能型代币,仅应用于发行者自身的网络体系,具有相对封闭性,授权用户使用通过区块链技术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权利。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字币,使用的法律也不尽相同。我们考察发现,三种类型的代币之间,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会发生转化,转化后的代币按照其所属类型进行监管。

Part 03

回答问题:国人持有BTC合法性如何

在学术类文章中,飒姐会讨论对地方各类通知意见的违宪审查必要性,但公号里还是尊重平台要求,不涉及相关话题。

从杨立新老师的文章看,中国人持有虚拟财产的权利是物权,属于最高的民事权利,不可被恣意剥夺。同时,从现实意义上讲,数字代币的特性是公钥和私钥齐备,倘若私钥一直掌握在持有人手中,理论上讲,没有一个超级后台可以拿走一个人的比特币(黑客除外)。即便是文字意义上禁止持有数字代币,实际上数字代币100%所有权都在持有人手上,很难真正禁掉。

纵观我国货币发展史,民间铸币的情况长期存在,南宋衙门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学者认为客观上造成了藏富于民的效果。

另外,我们要了解取缔代币的根源是其具有“非法公开融资”的金融属性,彼时P2P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等引发了个人财产权和国家金融秩序的双重危害,让各方心有余悸。BTC实质上更像支付工具,虽然自身价格震荡,但各大交易所有其公允价格,也有大批持有者支撑价格;但其他代币发轫较晚,一出生就带有证券融资功能,这就要进行严厉监管,有的国家选择豪威测试筛选出来严管,有的国家采取取缔办法。

最后,BTC的环保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为了保护环境对于比特币挖矿行为进行处置,回应了碳中和下的社会需求。但是,飒姐个人观点是这不影响中国人持有比特币本身,一种新兴的虚拟财产之物权不会轻易被宣告非法。

Part 04

写在最后

对比我国和其他国家在数字代币上监管的差异,可以看出,对于金融属性最强的证券型代币,选择不同:一种方案是取缔;另一种方案是严管。读者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飒姐个人观点是:根源在《证券法》,各国在证券法上对于“证券”是什么,内涵和外延不同,导致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民间出现的等额分份资产或权证无法被划入证券范围之内。如果有一天,《证券法》修改了对证券的定义,也许,各国监管的方案会趋向雷同。

今天仅针对行政法层面进行了阐述,正是因为行政监管方案不同,直接导致了各国涉币犯罪案件类型的差异。

欢迎继续关注飒姐文章,明天见!

如有任何意见建议,请文末留言。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朋友,若引用本文观点,恳请引注,切勿剽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