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印象
我个人对大厂没有太多概念,「知道」和「理解」是两码事。我知道阿里的职业晋升通道和薪酬制度,了解过华为的狼文化。但大厂文化体现在个人行为时,我仍然是不理解。体制对人的塑造力是强大的,毕竟「社会性有时会超越人性」。从任何大厂出来的人都带着强烈的体制色彩并且引以为豪(不让员工引以为豪的大厂制度是失败的),和信封口的火漆印一样,慢慢烙在个体身上。
第一次对圈外集体的印象要追溯到四五年前,我负责接待某大学EMBA班的学员。参观流程按部就班,提问交流环节惨不忍睹。学员们用自身专业领域的逻辑来理解和解释「你们行业」,从交易所是否100%储备金到比特币的价值支撑是什么。基本都不是提问式,而是结论否定。参观结束我们赠送每人0.5个比特币,搜集地址的时间为一周。这一周只有五个人提供了地址。在比特币涨到差不多十万人民币时,当时没提供地址的学员问现在提供地址是否来得及。
即便是三四年后,还是差不多的一批人,介绍人说某跨国公司高层想“了解一下”我们这个行业。本来以为是友好交流,其实高层需要的是「汇报」,对方很自信的表示「我司搞了二十几年的技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非常简单,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挖矿有什么价值呢,根本没有价值」。在读的各位可以有各种内心OS来回复这两句话。我当时还搞不清状况,把自己能想到的解释都回复了一遍。后果是明显感受到对方认为我「病的不轻」,就差从鼻子里「哼」一声出来了。那还是个盛夏,跑了十几公里为领导科普汇报,小丑竟是我自己。当然了,我见过带着强烈偏见的圈外人,也认识许多跳出围城拥抱新事物的朋友。大家可以把某些现象看作是「身边即世界」的个例。
出圈
前几天藏族妇女握花图是行业出圈事件之一,以前大部分是「暴涨暴跌」「监管」等事件,这张图带着一点象征和意境,又很美,跟以往非常不同。把这张图带火的是其他领域的微博大V。我们这个行业从默默无闻到如今频频热搜、各跨领域的行业评论员、经济新闻、财经杂志、甚至是法制新闻,见怪不怪了。大家甚至忘了最重要的信息是标题:《显影|中国告别比特币“挖矿”》。
(图源财新电子版,如有冒犯可联系作者删除)
在讨论这张图的时候,行动力爆表的币圈人迅速在NFT平台上传了这幅画,并且有人联系到原图作者开价。
这只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有位财新记者就此吐槽(涉及个人隐私,此处只摘取几个关键词):魔幻的存在、魔幻荒诞、被砸中的震惊、叹为观止。
如果是身边的人中了五百万彩票,大概不会有这么大的震撼,最多就是觉得中奖者太幸运了自己怎么没那个命。然而如果是日常和你差不多工作的同事因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受到了别的行业欣赏,就莫名其妙有几百万向他招手,再去理解记者的吐槽就比较容易了。
我能想象出一张照片=几百万给这些记者带来的冲击。这张照片的原作者拍出过很多神图,在众多的公共事件中都有他的作品。只有涉及到币圈的这一幅,实实在在的告诉他们:币圈钱多,得来容易。这对作者本身,对他身边的人,都会造成巨大的现实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一个现实是,记者和摄影师们为了一个选题所付出的劳力,最终的落脚点可能是阅读量或者季度以及年终考核,然后才是工资卡。另一个现实是,币圈就像一口会出水的天然井,无论怎样的碰撞只要有火花都会有钱涌入。这位记者的吐槽结尾有句调侃:希望(照片作者)带我飞。
如果再往下延伸一句,也许会是「我也希望有人几百万买我的作品」。
其实记者的态度代表了千万大厂员工对币圈的理解:一群钱多的赌徒。这种认知并不仅仅因为财新本身。从财新第一次关注行业开始到现在,我不相信内部人士的认知没有丝毫改变。不同行业之间有「壁」,这个「壁」有的是人为,有的是认知垒起来的。大多数人都会羡慕「有钱人」但如果舆论告诉你这个有钱人是个「赌鬼」,是「不法分子」,有没有好受点?
一个大厂炒币青年
我在各种平台上看过很多大厂青年的自述,大概分几类。一、vlog记录大厂工作生活,从起床到赶地铁到在公司吃午饭甚至上厕所,全方面展示个人在大厂的生活轨迹。二、记录工作的心路历程,这部分博主对职场有非常明确的规划和目的性,会分享从业心得,以及职场小技巧:比如怎么和上司交流,如何高质量完成任务。三、分享如何进大厂的经验。从如何投放简历、通过初选,到“巧妙的”让筛选简历的HR记住你并且得到面试机会,再到面试中的应对。在这些视频里看到了普遍的辛苦、算计的小心思、上进的决心。虽然内容不同,但传达出来的情绪都是一样的。
前一阵路过阿里总部,真的是好「大」的厂,门口保安的精气神和北大清华的保安一样。上周夜骑路过字节跳动,晚上十点多每一层楼大部分灯都亮着,对比之下是隔壁楼已经宣布破产的某服装品牌,logo还在写字楼顶层,办公室只有一层亮灯。把单独的个人放到这样物理结构就已经非常庞大的组织里,做颗好螺丝钉并且不被「结构优化」,应该算是能力出众了。
身边四下看看,我想从认识的朋友里找一个在大厂工作很开心又懂炒币的采访。没有。范围缩小到懂炒币。好不容易约到一个愿意聊炒币,被要求「不能放照片」「不能有透露公司名称的细节」,列好问题提纲发给他。我说面对面交流也许更高效,他说「我看过你的文章,写的太细节大家会猜」。只好作罢,线上简单聊了几句。
我问:你如何理解大厂。
答:我从毕业就进现在的公司,管培生一路到「领导」。大厂就是一个体制,相对完善的福利结构、自我满足、社会认可。大家都觉得对的事情,就是对的。进大厂的人都是经过一轮筛选的,和我们上学读书一样,进来的都差不多。所谓大厂,本质跟民国大上海火柴厂面粉厂没有太大区别。
问:从你的角度,大厂人是如何看币圈的。
答:大厂人都有优越感,不止对币圈,对其他小公司也是一样。有非常无知的鄙视链。我自己的感知,一开始觉得币圈「乱」,一群乌合之众,很是看不上。但是币圈涨服了我,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以前我用小号加各种币圈群,看多了觉得群友很多都是傻X,都是赌徒,非常low。但反过来想一下,我也是其中一员。并没有比其他人高尚多少。
问:对币圈的认知有改变吗?
答:你们行业已经不能简单的说是「币圈」了,这俩字多少带点负面色彩,你们现在是一个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兴金融产业。
问:你为什么炒币?
答:为什么炒币,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我日常是炒股的,通常股民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会比较高,而且,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还行,就是赔的起吧。也不是一次就梭哈进来,分散投资了点,又很幸运的赚了点。
问:你们公司炒币的人多么。
答:据我了解是不少的,这部分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普通员工要强很多,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度也很好。不公开讨论炒币,在办公室也几乎是规则。太容易引起内部不稳定,比如我身边的谁前几年挖了大量以太坊,很多人以前觉得月入三万很满足,但有人抓住币圈一个机会财富自由了,这种不平衡在职场很忌讳。我自己也会要求员工不在办公室讨论。现在互联网公司员工炒币挺普遍,但是这个话题又很敏感,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大概就跟他聊了几个话题,看似说了很多又好像没说,哈哈可能这也是大厂的风格。我把最终要写出来的内容发给他看,并标题《一个大厂炒币青年》,他说:我是大厂炒币「中年」。
然后发了一张图给我:看,财新在谴责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