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联社
记者:姜樊
实习记者 徐川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上海,实习记者 徐川)讯, 数字人民币业务发展已步入快车道。2021年半年报披露显示,截止6月末,建设银行开立的个人与对公钱包合计数量已突破800万个,累计实现交易金额189亿元。同时,部分股份行、城农商行也积极响应数字人民币战略,先后完成系统接入与场景建设。
业内人士表示,大型银行是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主要力量,发挥了丰富线下应用场景的关键作用,同时更多中小银行的持续接入,也能使数字人民币的消费场景延伸至县域和乡村,从而扩大数字人民币使用的覆盖范围。
建设银行副行长张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将积极探索智能合约、双离线支付交易和硬件钱包应用的创新工作。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部分银行正针对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等方面开展研究,这或许是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有大行:钱包数量与交易金额实现双突破
根据人民银行的相关部署,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指定运营机构包括“中、农、工、建、交、邮”国有六大行以及招商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其中,招商银行于近期获准加入试点,而截至目前,网商与微众两家民营银行尚未正式开启该业务。
从已披露的情况看,建设银行的开立钱包数量位居首位,截至6月末,共开立个人钱包723万余个、对公钱包119万余个;其次为工商银行,累计开立个人钱包356万个、对公钱包70万个;交通银行的个人钱包数量也突破了100万个。
在交易量方面,建行累计交易笔数达到2845万余笔、交易金额约189亿元;交通银行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25亿元、交易笔数近630万笔。
“作为指定运营机构,大型银行在技术创新、系统搭建、场景拓展以及数字人民币的知识普及等方面,创造了主要的贡献。”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丰富应用场景对于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十分重要,尤其在线下场景的拓展方面,大型国有银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与各类商户完成对接等。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表示,目前来看大型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开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试点效果显著,但从总体上看,试点还是处于初期,相比各银行已有的用户规模,数字人民币目前的个人与对公钱包数量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机构设置方面,邮储银行中报显示,为提升数字人民币服务输出能力,建立开放共享、形态多样的数字人民币生态圈,在上半年已增设数字人民币部总行一级部门。
“通过设立相关部门,有助于邮储银行借助数字人民币更好地服务用户,增强零售用户粘性。”董希淼分析认为,邮储银行的定位是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是其重要的根基,因此数字人民币业务将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中小银行:完成系统接入上线、积极构建消费场景
除上述直接运营机构外,其余处于“2.5层”的银行也加入了数字人民币的“大家庭”。半年报显示,兴业银行完成了数字人民币项目的第一阶段工作,已上线企业客户钱包;上海银行完成数字人民币行内系统开发,试点数字人民币应用于餐饮、旅游等多个消费场景;苏农银行实现个人和对公数字人民币业务闭环,是全国首家实现数字人民币全流程闭环的农商银行。
同时,苏州银行积极探索立足本地的消费场景,比如在2021年数字人民币苏州年货节活动中,累计实现交易笔数1675笔;在苏州市总工会推出“五五购物节”活动中,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人数近两万人。
此前,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指定运营机构与相关商业机构一起,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业务处理及运维等服务。
业内人士介绍称,目前,非指定运营机构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与指定运营机构合作,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二是通过指定清算机构接入,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借助城银清算、农信银。
董希淼表示,城商行、农商行接入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对用户而言,更多非运营机构与运营机构一起,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数字人民币兑换等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拥有城农商行账户的用户,以后绑卡等将更方便。
他进一步表示,对数字人民币而言,更多非运营机构加入,有助于调动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测试、使用,进一步丰富数字人民币在县域和乡村的应用场景;同时,对城商行、农商行而言,加入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系统,有助于抓住数字人民币先机,提升支付结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法定数字货币的需求。
“非运营机构也是数字人民币推广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刘斌认为,如地方城商行与农商行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服务地方经济、产业与民生;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也可以开发出很多特色场景。
本文链接:
https://www.8btc.com/article/6679430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