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NFT 破圈之路:NFT 亏了,但我可以授权做 IP 啊

收藏
分享

撰文:Sleepy

最近几条关于 NFT IP 授权的新闻扎堆出现,让很多人终于开始关注这一赛道。在这几天,有的无聊猿被挂到「人才市场」,有的无聊猿则穿上了新的系列套装。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尝试在如今的 Crypto 寒冬中格外难能可贵,似乎也在昭示着,熊市中,人们逐渐从对于 NFT 赛道中各类 Infra(基建)项目近乎迷信的关注,转变成了对于 NFT 品牌价值的发掘。

诚然,Infra 是底层基础,似乎是所有项目的「必经之路」,但说到底 Infra 比的是市占率,而关于市占率,在无比崇尚正统性的 Crypto 世界中,若非出现重大漏洞,先发优势似乎是无解的,不然 OpenSea 的日子也不会如此悠哉。

Crypto 的进步依赖于技术的发展,而 Web3 走向主流需要的是不断破圈。


NFT:从艺术到品牌


让我们先回过头看看人们对 NFT 的认知是如何发展成「品牌」的。

让我们先从公认的最早的「NFT」项目 ——CryptoPunks 说起(虽然现在也有很多项目被发现比 CryptoPunks 更早诞生)。

尽管现在余文乐把 CryptoPunk 当作 Logo 因在自己的衣服上,Tiffany 也做了 CryptoPunk 形象的首饰,但在最初,Larva Labs 把它定位成了一个向密码朋克致敬的艺术项目,两个开发者也多了「艺术家」这一身份。

再之后虽然也有不少游戏类的 DApp 使用 NFT 技术承载游戏内资产,如虚拟宠物、游戏道具、交易卡等,而让 NFT 第一次大规模出圈的是 Beeple 的 NFT 艺术品在佳士得拍出了 6900 万美金的天价。在 Hackatao、XCOPY、Coldie、Alotta Money 等 NFT 艺术家多年的推动下,NFT 在艺术领域迎来了爆发。而在那时,人们对于 NFT 的关注和人们对于所有新事物的关注一样停留在了底层技术层面,人们关注区块链技术如何帮助数字艺术确权,关注数字艺术在哪里才能真正永存,关注区块链技术如何让艺术变得「可编程」、「可互动」。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理解中的 NFT 从艺术品变成了「社交资本」,拜大规模出现的头像 NFT 所赐。这一趋势其实从 HashMasks 就能窥探一二,不过可惜的是 HashMasks 过于追求艺术性,却忽视了作为社交资本时更为重要的区分度与传播性。

而在那是,人们似乎还没有「品牌」的概念,回过头看关于 BAYC 早期的文章,大多数在聊的也是持有一只无聊猿就能够加入「Yacht Club」,成为这个社交圈的一员,不仅推特上会有一堆无聊猿关注你,甚至像库里、Snoop Dogg、周杰伦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似乎只要你持有一只无聊猿就能与他们产生联系,而这些名人、大佬的选择也像是给 BAYC 印上了认证戳。

到如今,仍然有数不清的项目以「艺术」或「社交圈」为核心发行着 NFT 系列。艺术项目的核心是艺术家,而往往艺术家不会做运营;社交圈项目的冷启动往往依赖于某个名人的站台,让大家以为持有这个 NFT 就能认识到这些名人,但如何让这些名人长期在社区活跃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让我们再来看看如今发展得还不错的项目,比如 BAYC、Azuki、Doodles、RTFKT,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的崛起阶段都在做品牌。

「做品牌」这个事情听起来挺虚的,让我们换个词:建设社区。建设社区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社区成员对于项目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而「品牌」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就是:消费者对某类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在 Web2,品牌诞生自公司内部的决策,然后再按图索骥搜寻用户。而在 Web3,品牌诞生自社区,项目方可以预设一个大方向,但关于项目共识、认知的细节则是在社区形成的过程中动态调整的,这样形成的品牌才是自下而上的,才是 Web3 品牌,而不是一个套着壳子的 Web2 品牌。

从最开始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到中期的对艺术性的放弃,再到现在人们认识到 PFP 形象对于品牌形成冷启动阶段的重要作用,NFT 也完成了从艺术品到艺术消费品的蜕变。


Web3 的品牌是宗教


关于无聊猿的 Otherside,在最近的评价越来越趋于一致,越来越多人认为 BAYC 往游戏赛道发展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面前明明摆着一条能够更出圈、获得更大影响力的道路,Yuga Labs 却选择回到 GameFi 这个相对狭小且凶险的圈子。

不过话虽如此,但以无聊猿如今的体量来说,也许可以做到同时走好几条路,和 Animoca 做游戏,和滚石发展品牌,并不冲突。但是,对于更多项目而言,只能选其中的一条路走。

艺术太小众,GameFi 太凶险,社交太务虚……

不如好好做品牌。

上文提到,在 Web3,做品牌就是建设社区,认知与共识凝结起来后再做产品。相比于 Web2 通过一件件产品来博取用户的信任,对于 Web3 项目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面对 Web3 世界,庞大且坚实的社区是项目安身立命之本,能够更容易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并创造出更大的声浪;而面对 Web2 世界,这也是最能吸引传统品牌的原因。

一个 NFT 项目的持有者人数有几千人,社区有上万人,把这个数量按照 Web2 世界中传统品牌的转化率计算,能量与一个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关注者的品牌相当,更重要的是这群人还不是四散在各处,他们彼此之间还有极强的链接,这已经不仅仅是品牌与粉丝的关系了。

这是宗教。

当你拥有了这样一群坚定且能动的支持者,建立在这个共识之上去做任何产品都是合理的,而且很多情况下根本不需要你自己去做,会有知名服装品牌主动联名,会有游戏开发商主动将品牌接入游戏中,会有音乐人主动创作歌曲,会有影视公司主动创作影视作品。品牌的影响力会迎来指数级的爆发增长,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又会带来更强大的效应与共识。


NFT IP 授权


Web3 品牌欢迎社区成员主动传播,所以很多项目采用 CC0 协议或者是将 NFT 的版权授予持有者,如此一来,持有者以及品牌的支持者便有权利去做任何衍生品,比如上文提到的服装、游戏、歌曲、影视。

不过,长时间观察下来,用 IP 做周边、授权的似乎也只有极少数人。这其实很正常,对于大多数 Holder 而言,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对接到 Web2 品牌方、供应链、影视公司等等,而且即便是能对接到,繁杂的法律文件等也不是谁都能处理得过来的。也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痛点,现在逐渐开始有做 NFT IP 授权的项目走上了舞台。做 IP 授权不仅仅能让项目本身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也能让持有者、项目方获得更多的收入,继续投身到品牌建设之中。

不过这条路并不好走。

最基础的是法律问题。Web3 的版权、所有权问题很好解决,看链上数据就可以了,但是一旦涉及到与 Web2 结合,事情就会变得无比复杂。很多 Web3 项目没有注册版权,很多 Crypto Native 的团队甚至不屑于注册版权,但很多 Web2 公司在签署 IP 授权协议时必须要求提交版权证明文件。

而即使是注册了版权文件,「Holder 拥有所持有的 NFT 的版权」这件事要如何实现呢?每一笔交易流转都签署一份版权转让协议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版权证明文件要么没有,要么被项目方拿在手里。而你也不能要求 Web2 的大公司去「相信」项目方不会「作恶」,信任成本和法律程序会阻碍落地过程。

站在 Holder 角度考虑,未来可能会面对众多 NFT IP 授权平台,我们应该如何挑选呢?举例来说,Boredjobs 的确拿到了一些无聊猿的授权,不过这也只是整个流程其中最好实现的步骤。作为 Web3 圈内人,认识各种 NFT 的 Holder 是很简单的事情,从他们手中要到授权也是很简单的,毕竟只需要签一份协议就有机会让「我的猴子替我赚钱」。

真正的难点是上面提到的大部分 Holder 做不到的事情,拿到 12 个无聊猿的授权很容易,联系到泡泡玛特并让泡泡玛特用这 12 只无聊猿的形象生产销售一套盲盒很难。

NFT IP 授权开始被人重视,这也许就意味着 NFT 2.0 时代的到来。很多人会认为 NFT 2.0 指的是未来在技术方向进行更深度的拓展,而 NFT 横向发展、不断拓宽影响力的边界也一定会是大势所趋。技术的进步会让整个领域的下限不断提高,而在这个技术微创新不断、缺少大创新的领域,品牌才是将天花板不断抬高的最佳方式。

原文: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31105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