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争议中心,“链上币安” HyperLiquid 会就此倒下吗?
作者:Scof,ChainCatcher
编辑:TB,ChainCatcher
继上次被 50x 杠杆鲸鱼利用机制漏洞攻击后,HyperLiquid 又出事了。
手法如出一辙,操作公开透明,只是这次标的换成了流动性远不如 ETH 的 meme 币 $JELLYJELLY。
尽管平台在上次事后曾调整机制,但从这次结果来看,防护依然薄弱,HyperLiquid 终究还是为自己的疏忽和傲慢买了单。
昨夜,去中心化合约平台 HyperLiquid 遭遇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链上围猎。围绕 $JELLYJELLY 代币,有人通过开空单、操控币价、引诱系统清算等手法,联合对冲平台金库,引发广泛关注。
事件由一个巨额空单引发:地址 0xde9...f5c91 以 $0.0095 的价格开出价值 408 万美元的 $JELLYJELLY 空单,投入 350 万 USDC 作为保证金,实为诱导系统接盘的“鱼饵”。
随后,另一个地址 Hc8gN...WRcwq 在现货市场砸盘,制造空头浮盈。空单持仓人趁机提走大部分保证金,导致平台自动接管仓位,风险转嫁给金库。
(关于HyperLiquid的机制推荐阅读:《 狠起来连交易所都割!一文深扒 Hyperliquid 是如何被撸走 180 万美元的? 》
操盘者随后反手拉盘,大量买入 $JELLYJELLY 推高币价,使系统持有的空单出现巨亏。此时散户开始撤资,金库压力倍增,爆仓价不断下移。截止高峰,金库浮亏已超 1000 万美元,TVL 减少约 2000 万美元。同时据加密 KOL @ai_9684xtpa分析,若币价涨至 $0.17,金库或将被强平,面临最多 2.4 亿美元损失。
据监测,拉盘地址曾持有 1.2 亿枚 $JELLYJELLY(约 500 万美元),为链上最大持仓者。该地址资金疑似耗尽,币价开始剧烈波动。
如此惊心动魄的事件迅速在推特引发广泛讨论。
加密 KOL @thecryptoskanda 首先发声,呼吁“让币安上架$JELLYJELLY”。不久后,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转发回应,表示认可。几分钟后,币安官方便宣布在明天上线 $JELLYJELLY 永续合约。
与此同时,HyperLiquid 官方选择“拔网线”,直接下架 $JELLYJELLY,在下架前清算空单反而获利 70.3 万美元。尽管他们表示这是委员会的投票决定,但此举也引发更多争议。
BitMEX 创始人 Arthur Hayes 随即表示:“HyperLiquid 已不再去中心化”,并预测 HYPE 将持续走弱,最终回归原点。
Sonic Labs 联合创始人 Andre Cronje 也在 X 平台发文批评 HyperLiquid 的杠杆机制。他认为杠杆倍数不应是固定函数,而应根据可用流动性与实际波动性动态调整。比如:小仓位可给 1000 倍杠杆,大仓位则应限制在 1.2 倍以内。在 DeFi 中,固定杠杆是极其危险的设计。
链上侦探 ZachXBT 更是愤怒发声,批评 HyperLiquid 官方存在操纵价格的行为,同时对黑客在平台上开仓洗钱视而不见、毫无作为。
在事件发生后,据 HyperLiquid 官网信息,其 HLP TVL 短时骤减至 1.97 亿美元。 据悉,HLP TVL 此前高达 2.4 亿美元。
一时间,舆论风向彻底逆转,曾被信徒捧为“链上币安”的 Hyperliquid,正快速失去市场信任。
尽管此次围猎事件以 HyperLiquid 拔掉 $JELLYJELLY 收场、平台暂时止血告一段落,社区也在短期内实现了对机制漏洞的“实战检验”,但背后的问题远未得到解答。
例如,在第一次机制被攻击后,平台是否真正评估过杠杆与流动性之间的失衡风险?这一次面对清算危机,又为何选择用下架交易对这种近乎中心化的方式止损,而不是依靠预设的风控机制?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平台声称坚持去中心化,那为何关键时刻能够一键“关网”?如果选择“求生优先”,那 HyperLiquid 与 CEX 的本质区别又剩下多少?
这些未解之问指向一个更深层的困境:当去中心化平台面对极端市场冲击时,究竟是是让代码说话,还是由后台团队拍板决策?
作为用户,相信链上交易终将是未来,但 HyperLiquid 是否能走到那一步,现在看还远未有答案。也许它是试验品,也许它会活下来成为新标准。但今天,其去中心化叙事,已经站在悬崖边。
Gemini 上市首日高开低走,Circle 之后加密 IPO 热潮不再
Gemini上市三年筹备两度推迟,最终选择传统IPO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但股价首日冲高 64% 随后回落
Web3 机器人研究报告:去中心化机器经济及具身智能的现状及展望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传统科技巨头主导的技术趋势(如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向加密货币市场迁移的周期规律,并预测这一模式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现。报告指出,随着传统科技资本(如摩根士丹利、高盛)和行业巨头(如特斯拉、英伟达)的大力投入,人形机器人正成为下一波 Web3 叙事的焦点。报告详细介绍了特斯拉、Figure AI、宇树科技等顶级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进展,随后重点剖析了 Web3 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赛道的 12 个代表性项目,涵盖了其技术特点、商业模式及融资情况,揭示了去中心化机器经济的巨大潜力。
早报 | 美联储降息 25 个基点;Tether 利润率高达 99%,去年盈利 137 亿美元;赵长鹏:已与约 50 家潜在 DAT 团队接洽
9 月 17 日市场重要事件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