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ETH Gas
简体中文

爆改直播平台,Pump.Fun又翻身了

收藏
分享

MEME发行爆改内容平台。

在最近一年里,Pump.Fun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流量失守,被竞争对手轮番轰炸动摇基本盘,业务基本面一再恶化,还因在7月发行代币PumP后的估值争议与团队操作被予以群嘲,进一步引发信任危机。如果有心观察,从7月开始,市场上唱衰Pump.Fun的言论不计其数,曾经MEME界当之无愧的老大,似乎只能用日薄西山来形容。

但就在最近,一次直播机制更新,挽救了Pump.Fun沉寂已久的声量。在爆改直播平台后,Pump.Fun的创作者经济,又给了其翻身的底气。

实际上,直播,在Pump.Fun并不陌生。早在去年5月,pump.fun就曾宣布上线LIVES TREAMING(直播)功能。但在当时,直播功能更多是给出了MEME带货的另一种形式,换而言之,就是直播间喊单,创作者在带量成功后迅速销号屡见不鲜。

从效果而言,在直播刚刚上线时,并未如预想般给Pump.Fun带来水花,但在去年11月官方大力推广后,突然掀起了一波直播热潮,在当年的11月份,网站的每日收入几乎翻了五倍,达到 500 万美元。但可怕的是,Pump.Fun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完全缺失,而为追求流量与注意力,直播间的内容愈发出格,不惜作出各式极端行为,直播虐待动物、凶杀、自杀乱象频出,一度使直播间成为了群魔乱舞的代名词,堪称黄暴游乐场。在此背景下,2024年11月26日,Pump.fun宣布禁用直播功能,协议收入也迅速下降33%至360万美元。

当然,虽然首次尝试铩羽而归,但尝到了甜头的Pump.fun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条流量线。今年4月11日, Pump.fun 在X平台宣布恢复直播功能,并提出了更清晰的审核系统以及准则,禁止并将删除包含仇恨言论、暴力、裸露或其他不适当内容的直播。而时间来到9月3日,Pump.fun 推出了新的直播激励机制Project Ascend和 Dynamic Fees V1,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Creator Capital Markets,即创作者资本经济。

根据最新更新内容,Pump.fun引入了主播代币这一概念,直播即代币,代币与其背后的主播是强绑定关系,要支持主播,不需要打赏订阅,只需要购买直播代币,而主播会在每次代币交易抽成,抽成范围根据规模不同而变化,形成了与市值挂钩的动态费率,在0.95%-0.05%之间浮动。

看似只是小小的变动,但背后的逻辑与以往可谓大不相同。在主播代币上线后,主播与代币间的关系从弱关联转向强关联,由于存在交易抽成,主播也会更多的将重心转向长向运营侧,类似于长期的现金奶牛,而不像过去高度关注短期利益。对于用户而言,原有支持方式改变,角色也随之形成变化,在过去,打赏、购买代币都出于消费者这一定位,但在直播代币中,用户摇身一变成为了投资者,购买了主播代币后,天然有传播增值的需求与义务,换而言之,用户在此时更像是传统的MCN机构,在主播上投入资源,并寄希望后续可成功通过主播成长换取收益。

在上述逻辑下,Pump.fun再度掀起了直播潮,不仅老OG纷纷回归,就连在传统视频平台上具备粉丝的KOL也开始试水Pump.fun。一时间,Bagwork、KIND、BUN COIN、CLIP等千万市值热门项目频出,而根据GMGN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 Pump.fun 毕业直播板块市值超100万美元代币数已达39个。

这轮直播热潮的出现,非常之妙。在7月Pump.fun发币时曾提到,

Pump.fun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从交易量来看,在2025年1月23日达到544万美元交易量峰值后,Pump.fun交易量基本呈现断崖式下跌趋势,7月的周交易量甚至跌到了底部的1.46亿美元。从代币创建来看,单日代币创建从7万的峰值降到3万,8月1日更是直降到3390个,热度流失严重。代币毕业率表现更是不佳,在2025年初还曾有1.62%的毕业率,但时间来到8月,毕业率已然骤降至0.58%,创下近一年的新低。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以BONK为主体的letsbonk.fun追赶明显,其间一度以代币发射多次力压Pump.fun,赛道竞争激烈。

正是因为当时的基本面,7月Pump.fun以估值40亿美元TGE,引来了众多的讽刺与争议,更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示,这就是其寻求流动性退出的典型表现,完全是收割行为。代币上线后表现也平平,从0.0068美元一路走下坡路,最低来到0.0023美元,即便在团队持续回购的基础上,也未能掀起水花,8月31日,Pump仅报0.0033美元。

9月的直播适时的挽救了这一颓势。在直播热潮带动下, Pump.Fun 数据直线飙升。9月14日, Pump.Fun 创始人alon发文披露,“pump.fun 已经在平均在线直播数上反超 Rumble。目前正逐步逼近Twitch市场份额的约 1%以及 Kick市场份额的约 10%。”9 月15日,据 Defillama 数据, Pump.Fun 过去 24 小时收入达 312万美元,超越 Hyperliquid 过去 24小时的248万美元收入。单周收入达1640万美元,创7 个月以来新高。市场份额也再度领先,据Jupiter数据,近 24 小时 Solana 发币平台市场份额排名中, Pump.Fun 从8月的60%左右飙升至9月17日的85%,其间一度以90.6%的份额碾压其他平台。日代币生成数量也迅速抬头,从不足4000重回3.4万,毕业率也有所提升,回到1.11%,创下近7个月的来的最大值。

至于究竟为何能凭借一个直播救 Pump.Fun 于水火之中?很简单,它的确带来了造福效应。Blockworks Research的研究员Kunal Doshi对比了pump.fun与当今主流的流媒体视频平台Twitch的收入差异。

每月大约有730万人在Twitch上直播,从创作者收入来看,传统的Twitch创作者通过订阅和广告等方式获取收入,订阅费分成3个等级,每月 4.99 美元、9.99 美元或 24.99 美元,平台会抽走订阅费用的一半,而广告端平均每千次展示费用为 3.50 美元,创作者获得广告收入的50%-70%。在传统模式下,流量几乎一边倒向头部主播,头部主播一月可赚取10万美元以上,腰部主播大概在5000-3万美元,而小型主播每月仅有数百美元的收入。

Pump.Fun 的交易分成下,主播达成同一收入的门槛迅速降低。仅9月15日, Pump.Fun 救支付了超过 400 万美元的创作者奖励。其中,有9,000个钱包领取了 280 万美元的创作者费用。这意味着平均每位创作者每日可获得约300美元的报酬,若模式持续,每月可获得约9000美元的报酬。而在Twitch上,达成6位数的收益至少需要每场1万以上的在线人数,在Pump,数千甚至几百人就可实现,例如市值仅62万美元的代币Cameo,聊天室仅仅28人,24小时创作者收入就可达到3万美元。

来源:Blockworks Research

除了最直观的收入外,该种直播模式对主播也更为友好。传统直播模式已然具备成熟的产业链条,中间商与平台是核心驱动力,主播更像是一种台前商品,而pump.fun中减少了体系的复杂性,主播的角色更为鲜明,即便新人创作者也更有机会。

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主战Twitch,TikTok和YouTube的主播们也更有动力进行直播迁移,。当然,基础设施还有待优化,就在前日,拥有百万粉丝的加密KOL Alex Becker 于Pump.fun 开启直播,一度因热度过大导致直播平台服务器崩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模式下,中大型KOL Rug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由于主播与币种间存在的强绑定关系,Rug行为对于主播而言更类似于一次性交易,显然不如长期运营获取手续费更有吸引力。

但该模式是否全无隐患?实则也未必。就像此前提到的,传统体系中的用户是消费者,主播与用户是交易的关系,而目前,用户成为了投资者,主播获利渠道也从订阅和广告向着代币手续费与增值转变。在该种背景下,除了可长期收获手续费的稳定主播外,一波流似在代币价格上涨后清空套现才是最佳收割方式,这无形中就让主播与用户站在了对立面,主播既要获得粉丝,又要收割用户收益,形成了微妙且扭曲的博弈关系。通常,这种博弈的最后,都是由投资者买单,这种例子在币圈依然不胜枚举。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pump.fun声称已然具备审核机制,但直播间仍然存在不乏血腥暴力等有碍观瞻的内容,这也是后续该平台运营的重大隐患之一。

但不得不承认, Pump.Fun 的玩法的确高明。流媒体的传播速度要远胜于文字媒介,而在注意力尤为重要的币圈更是如此,此举真正意义上是将流量载体抓在了手上。从目前来看, Pump.Fun 显然受益匪浅,就连此前效果平平的回购组合拳也终于重要发挥了效果。

从回购数据来看,截至9月17日,自 7 月 15 日开始回购 PUMP 以来,已累计回购价值约 1.008 亿美元 PUMP代币,已使总流通供应量减少 6.794%。从9月3日开始,PUMP价格迅速走高,从0.004美元最高飙升至.0089美元,现回落至0.0079美元,相比上线时的高点再度上涨16.17%。

当然,时隔2个月, Pump.Fun 重回榜首,只能证明其宝刀未老,但离真正胜利,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直播能否走通?又能走至何处?都还是未解之谜。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创作者经济的一次有趣尝试,而币圈,恰恰是最好的试炼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