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标志性符号 MKR 与 DAI 正式落幕,SKY 如何重新承载市场期望?
作者: Zhou,ChainCatcher
据公开信息,币安于 9 月 17 日 完成 Maker(MKR)代币置换、增量及品牌升级为 Sky(SKY), 并开放新 SKY 代币的充值、提现业务。截至发稿, SKY 报 0.07414 USDT ,流通市值约 17.2 亿美元, 24 小时成交额约 2,149 万 USDT 。
在换币的这个时间节点,市场是时候需要重新审视 DeFi 巨头 Sky 的叙事与未来。
Sky 的前身是 MakerDAO ,是一套老牌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与信贷基础设施。它主要围绕两条机制运转:
其一是稳币与锚定,通过 PSM 与 USDC 等托管稳定币做近 1 : 1 、低滑点的互换,在波动期把价格拉回目标区间,同时提供低成本的进出通道;
其二是利率与信贷,通过稳定费、储蓄利率、清算参数,形成链上的资金价格体系,资金会随着利率在协议与做市之间迁移。
本次品牌与治理重构,是把治理从 MKR 迁至 SKY ( 1 MKR = 24,000 SKY ),将稳定币从 DAI 升级到 USDS ,并把数据与入口统一到 sky.money 。升级的用户将能够受益于核心新功能,例如原生代币奖励,持有 USDS 稳定币的用户可以获得 SKY 治理代币奖励,可通过项目的新应用程序 sky.money 获得。
对交易所内持仓而言,大多是后台自动完成替换;而对于那些自托管钱包,需自行前往官方入口连接钱包、调用升级合约完成兑换(需支付 gas )。持有 DAI 的用户,可自行选择是否兑换为 USDS , DAI 和 MKR 都将作为更名后的 Sky 协议中的遗留代币继续存在。
Sky 的储蓄年化被视作链上版的货币基金利率锚( SSR )。用户持有 USDS 时,存入储蓄合约会拿到一张“收据” sUSDS ,收益在收据里自动累积,随时可赎回为 USDS 。
SSR 能充当锚,还需要有稳定现金流托底。这条底座从 MIP65 开始铺路,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张投资授权:把通过 PSM 沉淀下来的稳定资产,合规配置到短久期美国国债与投资级债,形成可计量票息。
进入 Sky 阶段后, MIP65 产生的票息等收入进入系统盈余,再路由到储蓄利率与生态激励,链下息票与链上分配就这样连起来了。这样一来, SSR 不必完全依赖二级交易景气度,而是拥有跨周期的现金流支撑。
Sky 的 USDS 与 DAI ,与 Aave 的 GHO 同属 CDP 路线的去中心化稳定币。 Galaxy 报告表示, GHO 依托 Aave 的借贷与清算框架,按“抵押—铸造—偿还—销毁”的流程工作;而 Sky 的存在更聚焦在发行自身的 CDP 稳定币与稳锚机制,因此在参数与治理路径上与通用借贷协议有所差异。报告称在 CDP 路线的体量与可调空间上,仍由 Sky 系统领跑, GHO 、 FRAX 、 LUSD 处在小体量第二梯队,这决定了它们在利率 / 激励与锚定的可操作余地。
就体量而言, Rune 表示 Sky 是全球第四大稳定币项目。官方数据显示, Sky 稳定币总量约 80.62 亿美元,其中 USDS 约 43.2 亿(占 53.6% ), DAI 约 37.4 亿(占 46.4% )。据 makerburn 数据, Sky 的全链 TVL 约 110 亿美元、系统盈余约 2,055 万美元。他还说到, Sky 原生的回购引擎每年产生 2.5 亿美元的利润,目前每年使用 3600 万美元用于 SKY 代币回购。这个数字计划增加到每年 1.5 亿美元,并且随着 Sky 利润的不断增长,还将进一步增长。
Sky Stars 是 Maker 所依赖的独立协议单元,用于在 Maker DAO 之外的边缘进行创新。首个上线的 Sky Star 是 Spark 协议,其定位为借贷与资金调度层。按 DeFiLlama 统计口径, Spark Liquidity Layer 的 TVL 约 32 亿美元,并长期维持在 30 亿以上量级。
今年, Spark 对外发起代币化大奖赛,公开竞赛以引入最高 10 亿美元的 RWA 进入 Spark 生态,随后多次更新称已完成赢家评选并将 10 亿美元规模的 RWA 实际部署。
此外, Sky 也加入了 Hyperliquid 的 USDH 发行权竞标。公开信息显示, Hyperliquid 近月成交量接近 4,000 亿美元,所内 USDC 存款约 55 亿美元,约占该稳币总供给 7.5% 。 Sky 承诺为在 Hyperliquid 上持有的 USDH 提供约 4.85% 的回报,收益用于 HYPE 回购与援助基金;同时通过 PSM 提供约 22 亿美元的即时赎回流动性,提升机构大额进出的把握。
Rune 还表示 Sky 可以承诺用 2500 万美元的 USDH 来资本化 Hyperliquid Genesis Star ,并将其独家托管在 Hyperliquid 区块链上。
这两条线明确了 Sky 把现金流底座做厚的方向,不仅仅依赖 MIP65 自有组合,也通过外部合作放大;近一年来, Sky 也在尝试把更广义的 RWA 引到链上,例如机构级信贷,目的都是把底层现金流做厚。其后续的扩张,将直接影响 USDS 增长(供给侧)与 sUSDS 吸纳(需求侧)的斜率,从而反馈到 SSR 的稳定性与可分配现金流预期。
此次 Sky 迁移升级,是把治理、稳币与现金流分配拉到一条清晰的主线。叙事能走多远,不在于换标本身,而在于治理后能否提升用户体验感、现金流能否持续入账、资金是否沿着利率锚稳定迁徙。对于交易者而言,与其押注一次换币,不如盯住这些数据的方向与节奏,它们决定了 SKY 的中期定价空间。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解读 HIP-4 提案:Hyperliquid 要做预测市场?DEX 巨头的新生意经
对 Hyperliquid 来说,这可能是一门“顺手”的生意。
BVT 上线前瞻:在 BEX 采用「BVT-beraBTC-USDT0」三代币 LBP 的动因与影响
beraBTC 治理代币 BVT 计划于 9 月 19 日在 Berachain 的 BEX 平台启用由 BVT、beraBTC 和 USDT0 组成的三代币流动性启动池(LBP),旨在为 BTC-Fi 用户提供更好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引入 USDT0,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在新链上参与交易,降低了迁移门槛。该机制将促进 BTC 与美元之间的流动性,并为长期流动性布局提供支持。
重回王座,Pump.fun复活记
在被市场宣判死刑的至暗时刻,Pump.fun挥出资本、生态与主流认可的三记重拳,上演了一场从废墟之上强势崛起、重登王座的复活神话